建文帝朱允炆
公元1402年7月底,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当时的燕王,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胜利而告终。而失败方建文帝朱允炆则下落不明,有传言说他在宫中失火时落水身亡;也有说他借助外力逃出宫中,伺机复位。一时流言四起,为了抵消建文帝可能存活的影响力,新皇帝朱棣决定尽快平息此事,就从皇宫中众多焚烧变形的尸体中找了一具男性尸体,按照皇帝礼仪下葬。但是,官方的忽悠有点小儿科,明显低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猎奇心理,不久就被识破。
于是,建文帝成功出逃的消息再次被传播开来。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说当年刘伯温给了朱元璋一个匣子,遇难时打开可以避祸,朱元璋临终前又传给建文帝,后来皇宫被攻破时,建文帝走投无路,想起那个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份和尚度牒(身份证明)以及一把剃刀,建文帝顿时明白刘伯温的用意。当时宫中亦经常养着五百名和尚,此时也在向外逃亡,混乱中建文帝随着众和尚一起逃出宫外。
对于民间的流言,明成祖朱棣心里也在嘀咕,所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多次派人秘密巡查,但都没有结果,据说郑和下西洋和东厂的设立也是为了此事。建文帝的下落如何已是历史公案,历史学家们也争论不休。直到现在,偶尔还会有人站出来宣称自己家族是建文帝后裔。那么,素以消息灵通但不一定准确的野史对这件事有何记录呢?
明朝正统五年,此时距建文帝失踪已将近四十年。巡按御史出巡广西,出巡途中有一老和尚坐在路中间赶不走,并对巡按御史说,“我就是以前的建文皇帝,从四川流落到此,年老体衰,再也走不动了,把我送回故乡吧。” 巡按御史听了大吃一惊,看老和尚身材高大,声如洪钟,不像普通人,于是说,“老和尚,暂且不管你说的真假,即使是真事,如今天下太平,你到这里还指望有什么作为吗?” 老和尚回说,“天下太平也是我所乐见的,我没有任何想法,只是想叶落归根,把这一把老骸骨安葬在祖宗的陵墓旁。”
巡按御史不能分辨真假,于是一面上奏皇帝,一面安排驿站派人护送老和尚入京,沿途官员都称老和尚为老佛。老和尚到达京城后,暂住在大兴隆寺,他自称建文帝的身份已经被大多数人知道,因此每天都有大量民众前来参加。
朝中的大臣们深为担忧,纷纷建议皇帝把老和尚下狱治罪。此时的皇帝是年轻的明英宗,只有十八岁,属于建文帝的孙辈,他不愿将老和尚直接治罪,而是安排曾经伺候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前往察看。老太监吴亮一露面,老和尚就指着他说:“你不是吴亮吗?”
吴亮立即否认。
老和尚接着说:“当年我有次吃饭时,你在旁边斟酒侍候,我夹掉了一片鹅肉,你趴在地上捡的时候不小心摔坏手中酒壶,吓得你拼命叩头认罪,我没有惩罚你,难道你忘记了吗?”
吴亮听完,跪在地上大哭起来,不敢仰视老和尚,回宫复命后自杀身亡。
老和尚后来被招进宫内安置,据说得享天年,死后被悄悄葬在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