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程泽星:重医学传承之道,固人才立科之基
程泽星:重医学传承之道,固人才立科之基
// 专家介绍 //
程泽星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届附院名医。
扬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扬州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嗓音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耳鼻咽喉科工作33年,熟练掌握喉癌下咽癌切除喉功能重建、咽喉肿瘤显微微创手术、累及喉气管的颈部肿瘤切除术、内镜辅助下经口咽旁肿瘤切除术等。主持开展CO2激光咽喉内镜手术、喉室-联合环甲膜入路喉部分切除术、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鼻内镜下复发性鼻咽癌切除术、眩晕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等多项技术。
多次获得扬州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4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授课或主持。
年轻气盛,我要做手术
1987年的盛夏,一名苏州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分配到了扬州市人医。在分配科室时,人事部门征求个人意见,这个毛头小伙子说:“我要干外科!”人事部门领导问:“你为什么要干外科?”夏日炎炎,小伙子紧张得满头是汗,但依旧很坚定:“我的手很灵巧,基本功也扎实,我适合做手术。”“啊,你的手很灵巧,很想做手术,现在有一个科室,发展前途很广大,也需要灵巧的手来做手术,你去不去?”“去!”就这样一心想做手术的程泽星,被“骗”进了耳鼻咽喉科。
当时的耳鼻咽喉科说是发展前途广大,但现实条件很简陋,病床只有区区十张,专业设备缺乏,平时工作也以上门诊为主。想做手术的程泽星没有气馁,在两代前任科主任的培养下,他工作数年即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普通疾病的诊疗,并先后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进修、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归来以后,他选择咽喉肿瘤头颈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突破方向 。
上世纪90年代的扬州,喉癌、下咽癌的治疗落后于国内先进治疗理念。一说到喉癌,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不好,得了这个病,开了刀,话就讲不出来了。全喉切除手术是当时扬州及江苏省内对喉癌的主流治疗手段,而耳鼻咽喉科多名干将从齐鲁医院学习归来后,在扬州市乃至江苏省内率先开展喉部分切除术、各种喉成形术,术后患者能吞咽、能说话、生存率高。
程泽星正是这个团队的佼佼者,1996年,31岁的程泽星即以“喉切除气管咽吻合喉功能重建术”获扬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以“下咽癌切除喉气管整复术”获扬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003年再以“室带下喉部分切除加残喉气管吻合术治疗声门下癌”获扬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接二连三的荣誉奖项,一方面是对程泽星临床科研工作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很多咽喉癌患者实实在在的福祉。近几年更是致力于喉癌的微创治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2017年成功开展经口内镜辅助咽旁肿瘤切除术达省内领先水平。
多年前,西湖镇一位50多岁的男性喉癌患者,病变范围非常广泛,辗转省内市内多家医院,都建议他全喉切除,他眼泪汪汪:“我不是怕开刀,实在我是个老农民,识不得字,这一不能讲话,写也写不出来,就成了废人。”经过推荐,他慕名向程泽星寻求帮助。程泽星非常同情这位患者,仔细进行了喉镜检查、CT阅片,认为仍有彻底切除病变,并通过复杂的喉修复手术保住喉功能的可能。经过精心手术,患者的癌肿切除了,术后吃饭、说话基本正常。此后的十八年,患者每年都要来医院感谢程泽星。
人到中年,医术“内”“外”兼修
既修外功,又练内功。三十多年的医道求索,年轻有为的小医生如今成长为谦虚谨慎的大专家。在行医路上,程泽星逐渐体会到手术治疗的局限性,有的患者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整年发作;有的患者眩晕反复发作,头一活动就天旋地转;还有些小患者,出生后耳廓就有形态异常,这些疾病往往不适合手术治疗。因此,近十年来,程泽星在扬州市率先引进了诊断、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规范免疫诊疗方案,通过脱敏治疗使很多患者摆脱了过敏性鼻炎的困恼。
同时,程泽星还对变应性鼻炎、眩晕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7年起逐步开设了变应性鼻炎免疫诊疗,眩晕综合诊疗等特色门诊,在扬州市首先推广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脱敏治疗及耳石复位仪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扬州市的变应性鼻炎、眩晕症患者减轻了疾病痛苦。
在东区医院,有一座“太空飞船”模样的大型仪器,是耳鼻咽喉科诊断、治疗眩晕顽疾“耳石症”的法宝,这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可以精确寻找到耳石脱落的半规管,并迅速安全地进行复位。有些患者是轮椅推着或扶着来门诊的,仔细问诊后,进行仪器复位,常常效果立竿见影,稍微休息后即可走着离开诊室。
新生儿耳廓畸形,让很多宝宝的爸爸妈妈心焦。挺可爱的小娃娃,长个招风耳,这在耳鼻咽喉科是个“冷门疾病”,关注的医生比较少,往往会错过出生后一月内的最佳治疗时期。一次科会上,程泽星严肃地说:“长个招风耳,看起来似乎‘无所谓’,但其实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容貌,如果有好的办法可以干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于是他带头在科室开展了新生儿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治疗,很多长着招风耳、杯状耳、垂耳的宝宝得到了及时矫正。
重医学传承之道,固人才立科之基
科室的“传承”与“发展”是程泽星最重视、也是最引以为豪的事情。自2014年,从老主任那里接过接力棒,主持科室工作开始,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始终秉持着“传承”这个理念,为年轻人搭桥铺路。他要求科里的年轻医生不仅要秉承前辈传统医术,更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精神,要在前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造福更多患者。
为此,程泽星优化学科布局,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并为每个亚专科的负责人确定了发展方向。目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的耳科组、鼻科组、咽喉组、头颈肿瘤组、听力学组、眩晕学组、嗓音学组、变态反应学组等8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都专人引领。他们相互配合,在本专业内形成良性循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科室的青年医生成长很快,科室的力量迅猛发展。目前,耳鼻咽喉科拥有省内一流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人才梯队,现有医师24名,其中高级职称15名;博士5名、硕士1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这些高精尖的人才,能应对更多的疑难杂症,不仅助力科室的快速发展,更给患者带去更大的福祉。
在程泽星看来,把年轻人才培养起来,既是医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患者负责。“一个科室如果要发展,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把科室的年轻人都培养起来,让他们在业务上超过我们。” 程泽星坚定地说,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能顺利接过接力棒的医疗精英团队,担负起为民造福的重任。
三十多年杏林之路,程泽星无愧于名医称号。在他眼中看到最多莫过于患者的疾苦,在他心中思虑最多的是如何解决患者的病痛,工作之初,他立志用一双巧手为患者服务,然而今天,他将整个身心奉献给患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字:张攀、丁志新、仇上斌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审:仇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