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自二十世纪初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族歌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歌剧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成为戏剧人关注的目标。
11月8日,2020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举办期间,一场名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趋势与探讨”主题论谈在西昌邛海宾馆举办。来自全国各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及剧作家、评论家齐聚一堂,围绕“民族歌剧”这一舞台艺术形式,深入探讨、分享了该艺术创作的核心目标及表达方式。
“歌剧,我们必须承认它是一个舶来品,它有自己的艺术发展规律。所以,发展民族歌剧也是一个在此基础上找到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交流伊始,《歌剧》杂志主编,剧作家,艺术评论家游暐之就抛出了如今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本方向,他表示,新时代的歌剧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要尊重现代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是我们今天做戏剧创作的基本标准。
游暐之的说法得到了国际戏剧协会副总干事陈仲文的认同,长期在海外侨居并从事国际组织工作她表示,在国外的专家眼中,存在“中国的歌剧就是京剧”这一误区。“但昨晚看了《听见索玛》,发现歌剧与观众有一个情感上的互动,这让我很感动。”对此,陈仲文认为,民族歌剧或许可以帮助中国歌剧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音乐评论人景作人现场引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来描述民族歌剧的创作方向。他认为,中国民族歌剧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只要是表现民族魂魄,展现民族精神,运用了民族音乐的语言的作品,就是民族歌剧。“中国的民族一定要走百花齐放的道路,任何一种风格类型道路都可以往前走,但是一定要在艺术歌剧思维下进行。”
“《听见索玛》这部剧贴近生活,让观众在剧场里面找到生活共鸣,也无形中起到教育作用。”“从《彝红》到昨天的《听见索玛》,我认为是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两部典范。”作为民族歌剧的创新剧目,《听见索玛》在本次论坛上受到与会嘉宾的纷纷点赞。
其中,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音乐剧中心研究员傅显舟表示,中国人民摆脱贫穷是一次伟大的战役,《听见索玛》的编导作曲是充分考虑到了歌剧艺术的特点,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表达他们的情感,“在这部歌剧里,我体会到了言外之意,无穷的韵味和诗情画意。”
当天上午,专家学者们还就如何助力中国歌剧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增加中国精品、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英雄等话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
(图片由凉山文旅集团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