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文/摄)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毁人健康、吃泡发食物就会引起中毒、瓜果香甜是因为加了甜蜜素……10月已过,天气是冷了,但谣言的热度没有完全冷下来。尤其是关于吃的那些谣言,看了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还能不能愉快地吃喝了?现代快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答疑解惑。
谣言一: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毁人健康
专家: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影响就是可控的
“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了,关于奶茶的传言也在朋友圈传递: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正在毁掉年轻人的健康。
江苏省营养学会营养师颜晓东说,含有反式脂肪酸是奶茶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反式脂肪酸并不属于非法添加物质,也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食品企业生产部分氢化脂肪时产生的一种衍生物。当以氢化脂肪作为原料或辅料生产食品时,产品中就会带有反式脂肪酸。
“绝大部分奶茶实际上并不含有奶粉,或者很少含有奶粉。所谓的奶茶,其实主要成分是奶精。奶精又称植脂末,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颜晓东介绍,奶茶之所以喝起来有很醇厚的口感,正是因为含有氢化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影响就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颜晓东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建议,人体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应低于1%。而201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16%,像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34%,仅有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日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都没有超过建议标准。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少饮用奶茶。”颜晓东说,“奶茶里的糖是很大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摄入糖应不超过25克。然而,一杯奶茶中通常含有70克左右的糖,远远超过了健康的标准。”
谣言二:吃泡发食物就会引起中毒
专家:只要制作严谨和正确储存,就可避免中毒
近日,“酸汤子”中毒事件发生,很多人因此开始担心各种被泡过的食物的安全性,拒绝一切浸泡过的食物,生怕中招。
“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确实存在潜在的风险,制作时需严谨,做好消毒工作。”颜晓东表示,发酵的过程很容易造成污染,产生一些高风险的毒素。要想避免中毒,合理浸泡和正确储存非常关键。
颜晓东建议,黑木耳、河粉、米粉等食物尽量当天现备现做,避免长时间浸泡。有实验表明,泡发超过6小时,黑木耳的边缘就会开裂,不仅严重影响木耳的品质,也使木耳更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特别是要避免食物长时间储存在冰箱里。有时候老百姓觉得放在冰箱就比较安心,但是冰箱不是保险箱,适应低温的细菌还是可以照常存活。”颜晓东说。
谣言三:瓜果飘香是因注射了甜蜜素
真相:甜蜜素不会对水果的甜度产生影响
有不少人发现,现在的水果好像比以前更甜了,甚至最近有传言称,这是果农为了让水果能卖个好价钱,往水果里注射甜蜜素来增加甜度。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甜蜜素是国际通用的食品添加剂。它价格便宜,是蔗糖价格的1/3,但甜度却是蔗糖甜度的30倍至40倍,于是它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甜品、果汁等食物的加工领域中。
在水果表面打甜蜜素,丝毫不会对水果的甜度产生任何影响。这是因为甜蜜素溶于水但不溶于油脂,即便是在水果表面喷洒甜蜜素,甜蜜素也不会进入到水果内部,也就不存在增加甜度的可能性。
既然不存在被注射甜蜜素一说,那水果怎么越来越甜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果实甜度的高低与植物叶子的品质关系较大。植物在生长阶段拥有的高效能叶子越多,制造的养份越多,树体储存养份的效能越高,果实的品质就会得到相应提升。随着种植科学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发展,植物生长的各个有利条件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和保证,水果的品质和口感,自然也随之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