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首届“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高峰研讨会”在湖南大学成功举办

2020-11-10新闻21

通过比较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进一步清晰自身在城市中的特色与定位,结合所在区位优化发展策略。同时也促进城市进一步明确自身知识经济的储备状况和发展特征,制定更有利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实现城市与高校的协同发展与双赢。

11月8日至9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论坛之一,首届“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高峰研讨会”在长沙湖南大学成功举办。大会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卢健松、焦胜主持。

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高峰研讨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学科带头人、教授叶强作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学术研究”的报告。他认为本次论坛发布的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体系框架,以知识经济为理论基础,以公开大数据为数据支撑,研究清楚城市与高校内在的复杂关联机制。对城市而言,有助于清晰“知识经济”的力量,即知识经济是促进其发展的“抓手”。对于高校而言,有助于清晰如何评估自身具备的“知识经济”力量与位置。本指数体系强调“人”是城市与高校共同核心,目标是促进建立国家和社会创新体系,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协同体系的形成,促进城市与高校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城市与高校的共生、共兴、共荣。

叶强作报告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徐峰作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成立倡议”的发言。他宣读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倡议书》,倡议书中阐述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是由高校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的以高校政府企业为主体,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政治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是联盟成员各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的场所。其主要工作包括:建设创新研究平台,开展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工作指数研究与发布,助推高校企业城市各展所长,找准特色定位,达成战略一致,共同促进科学创新;建设协同发展平台,促进高校城市企业的相互联动,实现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向城市创新产品的转化,推动知识经济的转化实践,促进城市与高校双赢共荣;定期发布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成果,并组织开展相关会议、展览等交流活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徐峰作报告

随后,来自各高校的老师进行了关于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研讨,清华大学教授张悦提出创新是下一步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个核心,高校即是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同济大学教授耿慧志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认为此次会议为一个指标体系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天津大学陈天教授认为解决人才流动不理想的问题,思考如何培养本城市人才是重中之重,并认为应从城市本身反思,从竞争中反思,从而达到人才与城市的互利互惠。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亚平认为站在城市和高校的角度,依据协同发展指数,城校应从需求端和供给端考虑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概述了深圳接受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且反哺输出人才的互利共赢现状。也提出了地方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与尊重正在走向一个更积极的方向。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毕凌岚认为城市的吸引力远大于高校的吸引力。中南大学教授石磊提出高校和城市之间存在的非常紧密的关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国华探讨了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高校知识区位的作用在上升,并且提出了文化的协同,空间的协同,创新的协同和制度的协同四个协同。企业代表关翁东华就企业、高校、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发言。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元彪以通州为例,探讨了精细化城市治理问题。

会议期间举行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签名仪式。参加主论坛的与会人员及师生普遍认为,专家们高水平的报告,聚焦城市与高校互动领域的热点与难点,研讨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模式,为面向未来的一流教育改革提供了建议与思路,对推进各类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李章)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供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