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笔者走进尉氏县洧川镇农村,只见这里,一栋栋新民居鳞次栉比,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脱贫群众家门口,脱贫攻坚的“收官”答卷即将圆满完成。
近年来,尉氏县洧川镇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位上,发扬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23户656已全部脱贫(政策兜底)。
党建引领促脱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镇党委、政府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着重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党性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党组织队伍建设为根本,切实加强党组织战斗力。
工作中,该镇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引领示范,制定完善的党建工作计划、优化党内职责分工,健全村“两委”干部队伍,切实把党建工作同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巩固党组织战斗堡垒,抓好“5 N”主题党日活动,为推进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镇81名包村干部先后为脱贫群众办好事、实事2800余件,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满意在心头,使大家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特色产业保增收。该镇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合理统筹,科学谋划,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土地流转、市场销售等手段,先后建成花桥刘村的豆腐、玉露香梨,湾李村的蘑菇、玉菇香瓜,湾里河村的蔬菜、大三赵村的猕猴桃桃等扶贫产业就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50余个,在实践中探索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切实让田园绿起来、环境美起来、群众富起来。
该镇积极完善贫困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机制,不断强化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扶贫带贫作用,有效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镇扶贫产业基地共流转土地9000余亩,转移就业劳动力300余人。
志智双扶激活力。“没有内在的‘飞翔’动力,外部的帮扶再多也无济于事。能否激发贫困群众的昂扬斗志,点燃自力更生的拼搏热情,是精准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该镇镇长李永瑞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说。
该镇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将企业“扶贫车间”、街道“爱心超市”作为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切入点,先后吸纳脱贫群众60余人务工、协助扶贫消费农产品20余万公斤。同时在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30余名脱贫群众,评选为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和奖励,让更多脱贫群众真正体会到勤劳的快乐,潜移默化改变了脱贫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生活习惯,增强了早日脱贫的动力,成为了既扶贫又扶志的“助推器”。
美丽乡村放异彩。该镇从脱贫攻坚出发,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结合、同步推进围绕绿洁畅亮美的目标,在强化建设和管理上狠下功夫,全面实施硬化工程,提升改造,使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
目前,全镇37个村的主要干道已基本进行了硬化,先后安装路灯1200余盏,修下水道30000余米,建文化广场20余个,同时配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明、孝道文化等彩色宣传墙体;实施洁净工程,大力开展环卫保洁行动,动员贫困户参与镇区卫生管理,初步实现美化净化目标,人民群众群众讲文明、讲卫生已蔚然成风;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从“精准扶贫”到“创新机制”等目标的逐步实施,这里的脱贫群众已从根基上斩断穷根,正朝着美好的明天阔步迈进……
乡村旅游助脱贫。镇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等,切实抓好旅游景观建设和相关产业培育,先后完成5座仿古牌坊、南城墙修复、状元吕蒙正文化广场、墙面仿古改造等,新增宾馆、酒店等30余家,开通旅游路线4条,扩展“名吃”产业6个,提升了旅游承载力。
该镇围绕乡村旅游“新名片”发展空间布局,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挖掘“老手艺”、摆好“老物件”、讲好“老故事”,先后打造4处“古迹”“四街”景点等,形成了处处可游、步步有景,先后吸引旅游者10万人次,让50余家脱贫群众从“新名片”中获得收益。
目前,该镇已基本实现了路网村组通,水网贯西东,电网在升级,通信户户中,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日趋完美,再加上双洎河水环抱、绿树掩映、小桥流水、飞鸟动漫以及脱贫农户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在一夜之间,这里突成一片新景,一派端庄秀气、特色风韵的古城洧川新景致日趋呈现……
该镇党委书记李永瑞表示:“要进一步提升站位,统筹谋划,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合力攻坚,做到扶贫扶志双轮驱动,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发扬担当、实干、为民作风,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县委、县政府府和全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尉氏县委宣传部 王水田 高志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