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先发优势

2020-11-10新闻21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五中全会《建议》中,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科技在新的发展阶段被寄予厚望。本报今日起,选取《建议》中有关科技创新的亮点和新提法,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和阐释,以飨读者。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识的再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就是要强劲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逐步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发优势。

研判形势保持战略定力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文院士撰文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国家科技攻坚的“定海神针”,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全局的领域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龙海波分析,从国际发展环境来看,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塑世界,各国围绕新兴技术的争夺愈加激烈,科技支撑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国内而言,我国科技与市场结合程度不断提高,但也造成科研力量分散、关注短平快项目,无法组织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长期攻关。”眭纪刚直言。

对此,龙海波表示认同。“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后,我国研发支出强度亟待提升。”他表示,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科技自立自强有了清晰路径

那么,科技自立自强又该通过什么路径实现?

“必须让基础研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重点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龙海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等新提法,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眭纪刚则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剖析。宏观层面,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鼓励企业参与,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微观上,要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建设、区域和项目层面等集结发力。”眭纪刚解释说,不仅要统筹各方科研力量,在若干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强前瞻布局和战略储备,提升我国战略安全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稳定支持一批肩负国家使命的科研团队,在重点前沿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在龙海波看来,《建议》率先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就是剑指科技成果转化意愿不强、渠道不畅,技术创新体系内在协同性不够、相互传导性较弱等问题。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集中体现。

“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提升,从决策机制上,可借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验,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国家科技宏观决策机制,提升战略任务的权威性。在资源配置机制上,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统筹机制,以及多元融资机制。”眭纪刚建议,具体项目攻关中,要探索高效研发组织机制、完善责任机制,等等。

关于《建议》中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新提法,龙海波敏锐捕捉到了变化,“不仅是对已有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整体提升,更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他说,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各方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也要遵循这一战略导向,切实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分散化、碎片化现象。

谈及科技创新政策落实,龙海波认为,“十四五”时期,应更加注重技术引领的前瞻性、创新体制的开放性、创新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创新治理方式的柔韧性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合规性。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再迎春风

针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议》特别提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表示:“未来十几年,将是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能力瓶颈突破的关键期,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加快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加速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尤其需要科技力量的汇集和统筹优化。”

面向2035年,李修全建议,国家层面要突出人工智能研发部署的前瞻性,对重点前沿方向和制约人工智能能力瓶颈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长期支持。同时,直面我国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技术需求,加强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化部署和协同配合,努力攻克人工智能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要加强人工智能共性算法、底层软件研究,推动实现一批标志性成果突破。

此外,鼓励地方、企业、社会资本设立研发基金,创新产业技术政策,激发企业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加快提升人工智能持续创新能力。

编辑:刘义阳

#行业互联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