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新巴南 摄/周滨
从主城中心城区南部门户,到打造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在多年提质提速建设之后,巴南交通展现出全新形象。
尤其是今年以来,巴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把建设“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到区域城市交通建设全过程,着力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绘制好“十四五”时期交通蓝图,以更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网体系,为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写下坚实注脚。
道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去年11月5日,巴南区龙洲湾隧道正式建成通车。由此,主城最南边形成了一条连接铜锣山两翼的东西向干道,加快了主城向南拓展的步伐。
完善交通体系是城市提升的重中之重。以龙洲湾隧道通车为代表,巴南在这项重点工作中实现了重要突破。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骨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以高品质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区域发展,一直是巴南城乡建设系统的一个重大课题。
针对轨道引领发展不足、对外联系通道不足、组团联系通道不足、区域内微循环不畅等问题,近年来,巴南区以轨道交通、城市路网等建设为突破口,不断补短板、强弱项,以开发新区为主,西进(职教城)、东拓(经济园区、物流基地、鹿角新城)、北延(国际生物城),先后推进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实施,道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龙洲湾隧道项目、东城大道、石丰路、黄金大道、龙洲湾B区市政道路等59条100公里道路建成投用,启动了南环立交改造项目、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渝南大道D段南段项目、渝黔复线高速公路连接道、新燕尾山隧道项目、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的实施,茶惠大道项目、李家沱长江大桥复线桥南引道项目、鹿角隧道、黄桷坪长江大桥、轨道交通24号线、轨道交通27号线计划今年内启动建设。云篆山隧道、红光大道拓宽改造、公平大道、南湖大道、金竹隧道、木洞至茶园连接道等10余个项目开展了前期研究……
一条条道路连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商流,更是为巴南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轨道交通发挥引领作用
于巴南而言,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手笔中,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轨道密度较低,服务范围偏小,一直是制约巴南发展的短板。”巴南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直言。补上这块短板,加快互联互通,巴南作为南部综合交通枢纽才会更具底气。
事实上,在城市崛起的路径中,以轨道为代表的交通建设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修一线,兴一片”的影响力,不仅能快速带动沿线的商业繁荣,重塑土地利用价值,更能够有效拉大城市骨架,提高区域竞争实力。
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提升轨道引领发展水平,巴南区在已有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的基础上,正加快推进在建的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开展轨道交通24号线前期工作,力促轨道交通8号线、20号线等已规划轨道线路纳入建设日程。
其中,轨道交通18号线起于渝中区,止于大渡口区跳磴南站,在巴南区境内线路长约6.7公里,其中高架1.7公里、地下5公里,设站4座,其中2座高架、2座地下。该线路是我市轨道线网中南部南北向轨道干线,实现渝中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和大渡口的快速联系,分解城市中心区轨道压力。
轨道24号线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是主城中南部东西向快速连接的横向通道。该项目起于沙坪坝区梨树湾,止于南岸区广阳湾,在巴南区内鹿角片区设车站2座。
“推进建设的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轨道站点覆盖范围和服务品质,充分发挥轨道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骨架作用,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该负责人表示。
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紧紧围绕“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1小时通勤圈”目标,如今的巴南正在着力加快完善主干路网系统,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据介绍,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南环立交、白居寺长江大桥、渝南大道D段南段、李家沱复线桥南引道等对外联系通道的建设,按时完成“十三五”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一步开展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提前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早日启动项目建设,尽快完善巴南区对外干路网系统,提升巴南区与南岸区、九龙坡、大渡口等中心城区其他区域的直连直通水平,提升巴南区与綦江、涪陵、江津、南川等主城都市区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渝黔复线高速公路连接道、新燕尾山隧道、鹿角隧道等各板块之间、各板块内部的主干路网系统建设,实现组团间融合发展。
在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连通性方面,今年巴南区城市道路拟建28条,建设长度为36.98公里,计划完成投资9亿元。全区还有未贯通道路约30公里,将分年度建设完成。
交通的便捷,带来的是经济的提升。随着交通优势的不断提升,巴南区的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迎来一个新的黄金窗口期,“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现实意义再一次凸显。
王萃 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