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顾茅庐乃是陈寿虚构?史书揭开其中实情,诸葛亮的野心令人感慨

2020-11-10新闻19

提及“三顾茅庐”,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乃是三国故事中一个经典桥段。在正史记载中,陈寿只用寥寥几字一笔带过,而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时,却用洋洋洒洒的大段笔墨,使“三顾茅庐”成为一段佳话。后世谈及此处时,也都认可刘备与诸葛亮是君臣典范的代表。

不过据鱼豢《魏略》中记载:“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按照这一说法,诸葛亮是主动投奔刘备的。《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在蜀汉为官,又素来崇拜诸葛亮,因此无法保证陈寿之语是否有美化诸葛亮的嫌疑。假如诸葛亮是主动投靠刘备,那么世人难免怀疑他的用心。试问一个“农夫”,如果真没有野心,又何必自降身价投奔刘备这个军阀呢?再者,当时的军阀那么多,为何诸葛亮偏偏就看上了不起眼的刘备呢?

若是从这一点出发,结合相关史料加以分析,便不难发现诸葛亮其实野心不小,他也想在乱世中有所作为,手段果决的枭雄刘备,恰好与他一拍即合。诸葛亮看中刘备,并非是他仁政爱民,也不是他汉室后裔的身份,而是刘备这个人心有大志且手段老辣,有枭雄之姿。刘备客居荆州,表面上与世无争,实则却经常在暗地里笼络四方人才。《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注引《世语》也提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

裴注《九州春秋》还提到,刘备有一次赴刘表之宴。期间刘备去了趟厕所,回来之后便泪流不止。刘表责怪他扫兴,可刘备却回答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由此可见,刘备始终胸怀大志,并渴望建功立业。反观刘表,他毫无进取之心,自然会对刘备的野心有所防范。刘表托孤刘备,便是他设下的一个圈套,可惜刘备没有上钩。

再看诸葛亮,他也并非是个简单的读书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其实是他和刘备提前设立好的“幌子”,在曹丕篡汉之后,刘备立刻称帝,说明他早已有“另起炉灶”的打算和准备。诸葛亮在荆州居住多年,却一直不肯投靠刘表,是因为他将视作提线木偶。当颇有野心的刘备出现后,诸葛亮便眼前一亮。诸葛亮与刘备第一次交谈,便“抛砖引玉”,直接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由此可见,他早已将荆州视作囊中之物,便打算以此为聘,献给日后的主公。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鼓励刘备吞并荆益二州,以完成初始的资本积累。事实上,荆州的另一位大才庞统,也与诸葛亮的想法不谋而合。《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记载,庞统当时劝刘备谋取益州:“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不难发现,诸葛亮与庞统的观念都有些“不道德”。这般行径,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险”本质,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有意思的是,刘备的反复无常,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趋利避害,先后投奔过六七位主公。在诸葛亮和庞统看来,刘备的行为虽然不道德,但并不“丑陋”,在当时那个乱世,真正讲道德伦理的人早就被干掉了,刘备看似仁义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坚忍不拔的枭雄品质,这才是让诸葛亮最为之动容的。史书记载,诸葛亮向刘备第一次献策,便是在刘表去世后。《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显然,刘备对荆州垂涎已久,但从当时条件来看,他堂堂一位枭雄,竟然放弃攻打刘琮,并非是出于不忍,而是诸葛亮这个“阴招”实在不怎么高明。不说襄阳城易守难攻,刘备能否在曹操到达荆州前攻下。就算刘备花费巨大代价将其拿下,他也绝不可能守住。一是内患难平,荆州士族心向曹操;二是外敌难御,曹操实力远胜自己。以诸葛亮此计来看,他并非世人眼中的堂堂正正,其追求的也不过是“功名霸业”罢了。不过诸葛亮这个“馊主意”,也无意中暴露出他在军事领域上的短板。或许正因如此,刘备在日后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都没有让诸葛亮插手其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