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王安石与苏轼:早年“互怼”相爱相杀,晚年却要做邻居

2020-11-10新闻15

王安石与苏轼:早年“互怼”相爱相杀,晚年却要做邻居。

北宋在历史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正因如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都说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但文人多的地方,是非更多。每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才子,都想为朝廷效力,也都有自己的政见,但一山不容二虎,一人得道,自然要把其他反对的人“处理”一下。

王安石和苏轼一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从苏洵入朝为官开始,就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苏轼自然是与自己老爹一派的。王安石变法,苏轼看不惯,但王安石有皇帝的支持,苏轼干不过,索性破罐子破摔,申请到外地做官,对王安石和他所主持的变法眼不见为净。当然有如此脾气的东坡大文人,经过许多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自然也成了惯例。这个暂且按着不说,单看他与王安石之间的缠斗,也足以明证苏轼眼不容沙的真性情。

政见不同,远离朝堂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国,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包括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等,涉及到社会的多个方面,这是历史上继商鞅变法后的又一次大型的朝廷变革。

但王安石的本质,还是一介书生,虽然新法于朝廷民生有利,却也触怒了许多人的利益。就像当时的地主阶级,商贾之流,他们的权益受到了损害,自然要全力诋毁新法。

但苏轼反对的原因,则是发现了新法中的弊端。例如青苗法,就涉嫌朝廷放贷,还有食盐专卖法,以及鼓励人告密的手实法等等。从这些担忧来看,苏轼也是很有政治远见的,而且还是从新法的弊端出发,并没有什么私心。但这些担忧却没有用,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新法,苏轼完全插不上话。

既然你不能改变,那就离开吧,苏轼上书后,故作潇洒地走了。

“乌台诗案”爆发,险死还生

然而你走就走,从此寄情于山水就得了,偏偏要作诗毁谤新法。要知道,此时的王安石已经在反对者的讨伐中,被罢相,实际的运作人,是皇帝宋神宗。毁谤新法的弊端,无疑是反对皇帝,这如何了得?

而且比较有戏剧性的是,苏轼反对新法的告密,但他本人,恰恰是被沈括告密的。沈括何许人也,宋代学术巨制之一《梦溪笔谈》的作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正面的人物形象,其实沈括也是尽自己的本分,只不过此时的举报,并未引起重视。

但苏轼越来越过分,在《湖州谢上表》中直接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朝新贵合作,对新法不满,这次可谓是“冒犯天颜”,触怒了皇帝。

紧接着,苏轼被御史台官员接连弹劾,而后又发现了苏轼多首反对变法的诗,苏轼本人也颇为“敢作敢当”,一副我就是反对了,你能奈我何的样子。柔局?岂容刚者,然后,就把自己“圈”进了大牢。

不止苏轼,所有的文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略政治家,或者对时局视而不见。爽快其口,以此明志者有如三国荀彧、许攸、杨修等等,下场不可谓不凄?沧?。

不过北宋时期有个特点,那就是在各种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很少有将人赶尽杀绝的事发生,谁得势,就把失势的远远地贬官,赶走就是了。苏轼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灰溜溜养老去了。

虽然“乌台诗案”跟王安石并没有关系,但苏轼这场灾难,却和新法有关。离开朝堂后,王安石也因为触怒了封建地主的利益而下台,换了新人操作。但苏轼始终还是看不惯,不整他整谁?所以,如果说苏轼的贬谪,跟王安石息息相关,也是说得过去的。

相爱相杀,相逢一笑泯恩仇

很多人都认为,苏轼“乌台诗案”是王安石指使的,但其实二人除了政见不同以外,还是彼此欣赏的。苏轼就因为王安石的文字清绝奇异,而将王安石称为“野狐精”。

譬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简洁清秀,意蕴隽永。

除了文人相惜外,有相同遭遇也是友谊的开端。彼时王安石二度罢相,苏轼也看到了新法的好处,不再与王安石剑拔弩张,二人还经常把酒言欢。在文学上面更是不打不相识。

据说;苏轼看到了王安石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觉逻辑不通,自行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满,后来才知道,有种虫子叫黄狗虫,有种鸟叫明月鸟,这才理解了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和苏轼经历相似,到晚年已经成了唱和的知己,并且还邀请苏轼到钟山居住,与自己比邻而居。虽然未能如愿,王安石叹息,不知道再等几百年,才能再见到这样的人物。

从这些相互体恤,就体现出了北宋文人的高尚情操,将政治和才华分得很开,我不认同你的意见,但是你文章写得好,我就喜欢。这种精神,相对于南宋某位为了陷害同僚,就刑讯逼供一介弱女子严蕊的理学大家,真是高风亮节了。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