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鹏飞万里艺苑撷英|裴建华: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0-11-09新闻28

来源:读特

裴建华曾担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美术馆馆长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往往能照见书写者的内心。走进深圳市南山区鹏宝轩艺术馆二楼,在展出的“翰墨流芳——中国书画精品展”中,观众可以看到来自艺术家裴建华带来的书法作品——《观海听涛》。这幅书法作品遒劲有力,书风老辣,正气凛然,一如裴建华给人的印象。恰如评论家所言,裴建华的作品如其人,自然清净,平实高雅,饱满内在。

“翰墨流芳—中国书画精品展”展品——裴建华书法作品《观海听涛》49cmx180cm

裴建华,1940年生于武汉,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军旅画家。他曾任海南军区美术创作员,曾担任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裴建华油画集》《裴建华书画作品集》等。

裴建华作品《海滨》,油画,50cmx60cm,2011年

在裴建华的艺术生涯中,1974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他创作的油画《西沙女民兵》,被誉为“红色经典”。这件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人物选》《1976年画板样》等诸多报刊杂志上,出版为年画在全国发行,甚至被刊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出版的小学课本扉页,一时之间在神州大地“圈粉”无数,以至于很多人谈到裴建华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这幅经典作品的图像记忆。

裴建华作品《西沙女民兵》,油画,1974年

画面上的女民兵英姿飒爽、健康活力、容貌娇美却充满威武的气势,恰如毛泽东所作的《为女民兵题照》一诗所言:“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回忆起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如今已经80岁的裴建华依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是1974年1月15日,我国南海受到南越伪军滋扰我国渔民生产,南海军民对入侵中国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伪军进行了自卫反击并取得了胜利。适逢建国二十五周年美展,那时候裴建华为海军军区的军旅画家,接到创作任务已是4月,而8月就要将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全国评选。在时间赶、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克服困难,完成了作品,后来引起巨大反响。

裴建华作品《西沙》,油画,55cmx75cm,2015年

艺海无涯,为了在艺术世界中更自由的翱翔,扩大创作的内容和题材,1985年裴建华选择从部队转业来到深圳,展开了自己全新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敢为天下先的深圳成为中国最前沿的城市之一。这一时期也是深圳美术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凭借着靠近港澳的地理优势和多元文化风格汇聚的城市精神,深圳成为推出中国艺术家的重要“窗口”。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展览也成为很多艺术大家的梦想。

自1986年担任深圳美术馆馆长以来,裴建华便全身心投入到深圳早期美术事业的拓荒中。为发展特区美术事业,在他主持下,深圳美术馆主办了一系列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裴建华在创作

独具慧眼,善于抓住机遇是裴建华的风格。当年很多从全国各地来到深圳的艺术家,第一个展览就是在深圳美术馆举行的。1994年,知名画家鲁慕迅刚刚来到深圳,时任深圳美术馆馆长的裴建华就找到他,希望给他举办个展,这让鲁慕迅非常感动。

在采访中,裴建华也回忆起1996年为范曾在深圳美术馆办个展的情形。“那个展览可以说盛况空前,来的人特别多,10元一张门票,大门都被挤破了。”

裴建华在深圳美术馆任职馆长16年间,他创新思路,敢闯敢试,通过举办各种展览为深圳美术馆收藏了大批艺术精品,丰富了馆藏,也为深圳增加文化积累。在他看来,文化艺术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面子”,更是城市的“里子”。城市的创新和发展都不开文化作为强大的后盾力量。

裴建华作品《引福归堂图》国画,98cmx56cm

如果说油画成就了裴建华的名声,那中国书画则是裴建华的“精神食粮”。裴建华早年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古文、诗词歌赋为其文学修养夯实了基础。据裴建华回忆,中国古诗词那种由诗意转化而成的画境美非常吸引他。裴建华的父亲也是文人出身,家庭环境的熏陶让裴建华对中国文学开始着迷。“我记得家里的一个朋友送给我父亲一个条幅,单单宣纸的质地就让我觉得很有味道。上面写着‘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我那时便知道这些章句,写得也很美、很好看,我就有兴趣了,学的是你喜欢的就有动力。”

裴建华作品《雄踞远望山河壮》国画,70cmx62cm

长大以后,裴建华着迷于十八、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像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以及托尔斯泰、契科夫等作家的作品。用裴建华的话说,当时简直“入了迷”。“这些文学名著打开了我的视野,原来故事还可以这样写,原来情感是这样升华的。我用省下微薄的钱去买,几个朋友之间来回串着看。翻动书页的声音以及书香是一辈子的记忆,到现在也忘不了。”

中国的古典文学、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以及儿时对书法国画的临习让裴建华受益匪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始终认为,艺术家不仅要锤炼技法,更要对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要求。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相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裴建华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国画,138cmx69cm

因此当我们观看裴建华的作品时,能看到他的作品保持着一种文人常态。他内心饱满的激情,澎湃的情绪奔流在笔端,与观者的内心共鸣。裴建华说,我也时常与同行交流,作为画家,走万里路的同时也要读万卷书。清人蒲松龄曾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专注很关键。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如今虽然已经退休,裴建华依然关注着深圳艺术事业的发展。谈及对鹏宝轩艺术馆的感受,裴建华也颇多感叹。他谈到:20世纪80年代初,画廊行业在深圳一度兴起,百年老店如北京荣宝斋,国家级如中国画研究院画廊,均试水过深圳,后均因“水土不服”撤离。民营画廊更因为人们普遍对艺术品的冷漠与无知,而失去生长的土壤,大都“无疾而终”。

裴建华作品《李白赠孟浩然》,书法,70cmx76cm

在他看来,鹏宝轩在此艰难环境中“一枝独秀”,成立十三年来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艺术名家,近悦远来,“以画会友”,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成为“文化南山”一大亮点。

艺术家观物之生,以造化为师,与自然共情。如今每天坚持从福田坐公交车来到南山工作室写字的裴建华在艺术之路上依然步履不停,大步向前。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