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听?见小康】稳!德康力量!

2020-11-09新闻18

原标题:【听?见小康】稳!德康力量!

11月9日《宿迁日报》头版以《跟着“德康”奔小康》为题点赞德康集团助力强村富民全力以赴为泗洪脱贫攻坚事业贡献

“德康力量”

跟着小编一起来“康康 ”

每年支付9500万元固定分红,前三年拿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用于当地扶贫事业,全部投产后将带动5000多人就业增收……在泗洪县,德康生态循环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带来的红利,正在快速释放。

德康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正式签约落户泗洪。这个总投资近28亿元的项目,共在西南岗和成子湖两大贫困片区建设15个子项目,是泗洪县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带动贫困片区和低收入群众增收的使命。

“我们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低收入户’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优势,助力强村富民,全力以赴为泗洪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德康力量’。”德康集团华东片区总经理史景松说。

德康集团落户后,一个最直接的效应是,让很多群众在家门口变成了“双薪族”。

“在家门口上班,收入也翻了番。”说起现在的生活,界集镇谢嘴村村民王茂贤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村里其他乡亲一样,之前王茂贤也以种地为生。稻麦轮作,一年忙到头,每亩地也就赚五六百块钱。

德康界集镇基地投产后,王茂贤流转了家里的地,应聘到养殖场当饲养员。“除了土地流转费,每月工资收入4500元。”王茂贤成了名副其实的“双薪族”。在谢嘴村,像王茂贤这样成为“双薪族”的村民已有30多人。

“今年突发疫情,很多人想外出打工但出不去,到德康集团来上班的,没有一个人后悔的。”村民王校辉、王振也在德康界集镇基地上班,他们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岗位,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到家里老小。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竣工投产,德康集团不仅给村民带来稳定土地流转费收入,还带来了“家门口”就业岗位2000多个,人均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项目所在地周边村居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今年年底出栏生猪100万头养殖项目将全部投产,九成用工都是当地农民。”史景松介绍说,目前集团正在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准备再建一个占地500亩的食品加工园,建成投产后还能再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

除了上班挣工资,农户如果在家代养,收入也很可观。

德康集团除了自营猪场以外,还在泗洪县探索推广代养模式,让农民有更多选择。“和农户签订协议,实行统一规划管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收购销售管理等。”史景松介绍说。

目前,代养模式才刚刚起步,德康集团已经与4户农户签订了代养协议,金锁镇韩湾村农户葛已宝就是其中之一。

“仔猪、饲料、疫苗、兽药等,全部由德康集团提供,公司还安排技术员定期来巡查指导,手把手教我们科学养殖、生态养殖,减少疫病,提高品质。”葛已宝说,初步估算,每头猪可获得350元至500元的代养利润。

群众得到了实惠,集体也分享了红利。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很多薄弱村居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步伐越来越坚定从容,口袋也越来越鼓。

“通过沟路渠整理溢出的土地,德康集团每亩支付村集体租金800元到1000元。此外流转的所有土地,按照每年每亩200元的标准支付所在村居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双沟镇高套村党支部书记林旭说,两项加起来,高套村每年可增收30万元。

德康集团落户后,村里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过去都是土路,到晚上一片漆黑,健身设施也破损严重。”村民刘元峰介绍说,这两年村里有了收入,出庄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主干道绿化、亮化也逐步到位,标准化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也建成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

发挥企业优势,激活内生动力。德康集团还在泗洪县界集、天岗湖等乡镇的养殖场四周流转了2000亩土地,通过企业自种或与合作社联合的方式,种植碧根果、软籽石榴等农作物。

“村集体与企业联合种植软籽石榴,在养殖场外形成一道生物防控隔离带,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示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界集镇谢嘴村党支部书记王加前说。

助力脱贫攻坚,彰显企业担当。除了给村集体和农户带来直接收益,德康集团还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每年支付9500万元固定分红,前三年企业每年拿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约1900万元,用于泗洪县扶贫事业。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召德说,去掉融资成本,每年可用于扶贫事业的资金约5700万元,全县316个涉农村居,平均到每村每年约18万元。

增收致富门路广,跟着“德康”奔小康。在泗洪县,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相信德康、追随德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红利,德康集团的富民增收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来源|微讯泗洪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