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方松糕丨点亮四代人的幸福梦

2020-11-09新闻21

原标题:一方松糕丨点亮四代人的幸福梦

矮人松糕的“后浪”们(左二为张国强)

一方松糕

点亮四代人的幸福梦

文、图/卢洁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小康之家”系列报道,围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一个个家庭的小康故事、一幅幅生活场景,展现温州人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游之乐在于聚,聚之乐在于食。国庆期间,市区新开街的公园路沿街所见,最常见的还是美食店。游走街上,记者看到一些美食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这其中,代表温州古早味的“老字号”最具人气,矮人松糕店便是如此。

“国庆期间,我们全家出动,通力合作,但还是忙得脚不沾地。”矮人松糕传承人之一张国强介绍,公园路店是他和他们的家族开出的第7家分店。多年来,凭借他外公谷进芳创下的名号,他和他们的家族在这“一方松糕”的养育下,过上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起早摸黑 只为养家糊口

“松糕厚,送娘舅;松糕薄,冇棱角;松糕松,送舅公;松糕烫,勿好藏;松糕冷,勿好打……”这首充满童趣的温州童谣,唱出了温州人对松糕这种美味小吃的喜爱。事实上,松糕在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每逢过年过节、新人订婚、老人做寿,温州人都会用到松糕表达喜庆吉祥之意。而在温州有名气的松糕店,当属“矮人松糕”,它不仅是温州有名的特产,还是一道瓯菜的名点。而说起取名矮人松糕,它也有自己的故事。

“我外公当初摆摊子,没有店面,是用板车推出去的。他有9个子女,为了生计做松糕。” 张国强介绍,1943年,也就是抗战后期,外公谷进芳自创了梅花型松糕,在闹市区五马街口摆摊售卖。松糕外观精美再加上用料精细,吃起来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深受街坊邻里喜欢。因为谷师傅身材矮小,又跟邻里很熟络,大家便把他做的松糕称为“矮人松糕”。就这样,谷师傅每日忙进忙出,凭着精良的手艺和上乘的质量,养活了一家老小。

“后浪”们在制作松糕

解放后,谷师傅进入了当时温州知名的烘焙店集香居做糕点师傅,负责制作松糕、冰淇淋、冰牛奶、绿豆汤等食品。一直到退休,随着温州个体经济的兴起,具有一技之长又勤劳肯干的谷师傅,在闹市老香山门口重新摆起了夜宵摊,从晚上7点开始,营业到夜里10点结束。

随着年纪的增大,谷师傅的子女们经常也会帮着做松糕摊子上的事。据张国强回忆,那时自己的母亲谷茶茶和二姨以及两个舅舅就经常帮忙推板车以及挑担去磨粉。1987年,谷师傅制作的“白糖桂花咸肉松糕”在鹿城区个体风味小吃质量展销大会上获得了“优质品种松糕”称号。这激发了谷师傅一家的经营热情,他的几个子女多多少少都曾参与过松糕的制作和买卖,以此改善各自的家庭生活。1992年出版的《中华美食丛书》,其中也记载了温州名小吃“矮人松糕”。

传承手艺 让名号更响亮

“现在,矮人松糕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人手中。”张国强告诉记者,从小就迷恋做松糕的他,与家人最常做的事就是站在家门口,等着挑着担子卖糯米的个体户路过,买一些优质、新鲜的糯米。买来后,他就和外公、妈妈一起将米倒入从松台山挑来的山水中磨成细粉,拌以腌了数天的猪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白糖、咸肉等,最后再把炊熟的方形松糕,切成诸多约6厘米宽8厘米长的小块,装在木板车上推到五马街老香山门口摆摊卖。边卖边闻着混合着红枣、桂花、肥肉等香味的松糕,他格外开心,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更知晓啥叫香气扑鼻。

时间久了,他愈加展现出了做松糕的专长。虽然年少时,他站在外公与母亲边上看他们做松糕居多,但日复一日,他也慢慢习得如何选米、洗米,控制磨粉的粗细,掌握添加水的湿度。而这些,可都是做松糕时最难把控的环节。

“1994年,外公去世了。同年,我也成了家。”张国强说,那时候,他追逐温州改革开放的浪潮,做过服装生意、卖过鞋子,也办过鞋厂,一直到1997年,他思忖着自家祖业不能丢,于是和家人商量,要租个店面做松糕。“做生意,经常有大风大浪之感,但是做松糕是手艺活,养家糊口没问题,也会比较稳定。”张国强这样说服自己的家人。

于是,在小南门虞师里,张国强开出了第一家店面。他不但将外公做松糕的传统手艺继承了下来,还研发了黑米松糕、芝麻葡萄干松糕、麻心核桃仁松糕等十几个新品种新口味。因为他做出的松糕既松又软,香甜可口,且很爽口,很快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矮人松糕的部分产品

同时,张国强也非常有品牌意识。他听从母亲的建议,注册了“矮人伯”商标。接着他联合谷家和张家的富余劳动力,又在下吕浦、新桥头、黄龙住宅区等地开出了多家分店,张国强的二姨子女一家也在东门菜场附近开了店。“传承家业,不愁吃穿。只要勤劳肯干,会比做其他生意安稳,但比拿死工资有奔头和干劲。”张国强说,家族中,谁要做松糕养家致富,大家都不会有意见,但“矮人松糕”名号是外公遗留下的家族财富。作为后人,他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更有义务做好品质,不砸招牌。

多年来,张国强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从2001年起,“矮人松糕”连续获得“温州名小吃”“中华名小吃”“温州名点”等称号,2010年6月,又被确定为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了温州的名优特产。张国强等人的家庭也因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亲力亲为 致富奔小康的法宝

这几年,矮人松糕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店铺。除了逢年过节,凡是遇上订婚、做寿、乔迁等喜事,温州人都会去他们店里买松糕,讨个好彩头。除了这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大家对于传统的一份怀念。而对于张国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门生意, 更是一种手艺的传承。

“外行人一看,短短几分钟时间内都能端出一个松糕,实际上需要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讲究,尤其在磨粉期间,时间控制与配料咸淡都十分关键,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张国强说。

同时,他也告诉记者,因为做松糕是有季节性的,夏季天热,做出来的松糕,吃着很干,且韧劲不足;只有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天冷了做出来的松糕,趁热吃糯软,待稍凉时再吃又很有韧劲,即便是隔天重新热一下吃,香味和口感也不会减分。

为了满足食客的需求,张国强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助力下,将松糕这个季节性的食物,改成了一年到头都做。正因为他的这份坚持,一些食客在矮人松糕店里买松糕一买就是好几年。“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位阿婆每年都会去我店里买松糕。刚开始自己一个人来买,后来腿脚不便了,就让家人搀扶着到店里买。”张国强感慨地说。

为回报食客们的厚爱,几个店铺的管理工作虽然忙碌,但是对品质的把握,张国强却一直亲力亲为。张国强说,这也是矮人松糕品质保证的关键。如今,他也这样要求家族的第四代传承人们。2017年,他的儿子张家豪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劝说下,原本已经就职杭州一家IT企业的张家豪回到了温州,从最粗重、最基本的泡米、选米工作做起,一步步学会制作美味松糕的家族手艺。

张国强为食客们介绍矮人松糕

“不仅仅我儿子学会这手艺,我侄子、侄女、外甥等人也都是从最基本的活做起,慢慢接盘家族的事业。未来,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行当,也许做得比家族松糕生意还好,但是这毕竟是一门手艺,对小康生活有保障。”张国强强调。

另外,他期待矮人松糕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松糕的包装问题,使其能作为温州的“城市伴手礼”“飞”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松糕刚炊好立马进行真空包装,很容易膨胀成为软软的年糕,等冷了再进行真空包装,又容易受污染。”这个困惑已久的难题,成了他的“心病”。他期待有高人指点迷津,也期待下一代能够更好地继往开来,使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松糕早点“飞”出去。

记者点评

在温州人的血脉里,有一种吃苦耐劳、敢于打拼的基因和特质。温州人能做到在穷的时候吃苦,富裕起来后还能吃苦;当小老板时能吃苦,当大老板时也能吃苦;在没有文化时能吃苦,到了知识时代还能吃苦。“矮人松糕”的家族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一家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奔小康,奔了小康后不忘传承吃苦耐劳、亲力亲为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也是温州民营经济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本文刊于温州人杂志2020年10月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