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市康养产业链不断完善“银发”经济正待朝阳

2020-11-09新闻14

截至2019年,在鞍山339.6万的总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89.1万人,占到总人口数26%以上,这意味着每4个鞍山人里就有1位老年人。老年群体对吃、住、行、养生、健康等方面都有着很大需求,“银发经济”在老龄人口逐年上涨中不断催生。近年来,鞍山的康养产业从政府扶持到社区推行,再到企业参与,也在蓬勃发展起来。

在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的依托家里,82岁的印秀梅说:“社区里的养老院,让我们这些不愿离家太远的老人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在灵西社区8890幸福驿站的依托家和颐和家,是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养、助养服务的两个养老机构。在这里居住的老人70%以上都是灵西社区辖区内或周边居民。“咱们社区老人都习惯了在社区生活,有的儿女要把他们送去养老院或者接他们到身边,他们都不愿意,而社区建养老院,不仅有人照顾,儿女放心,还能不离开一直住的地方和老邻居。”灵西社区书记刘娟说。

服务不同的老年群体,灵西社区不断探索养老分级模式。“除了我们现有的社区养老院,我们也将开展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居民可以在家向社区提出理发、陪伴洗澡、陪伴聊天等服务。日间照料,主要为儿女上班的老人开设,白天可以来社区活动生活,晚上再由儿女接回家中。”刘娟说。

8890幸福驿站在全市铺开的同时,也将养老产业触角向更基层的社区延伸。铁东区站前街道申江社区、湖南街道东塔社区两处“幸福驿站社区食堂”开门迎客。

社区食堂的厨房都是明厨亮灶,就餐环境整洁温馨,菜品也都是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精心烹制的,少油、少盐、少糖、少辣,荤素搭配、口感软嫩,既丰富多样,又健康营养。申江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老人经常为吃饭发愁,有的老两口吃饭,饭菜做少了太单调,做多了就得吃剩饭;有的行动不方便,买菜很困难;有的要么买点儿现成的凑合一顿,要么让儿女给点外卖,但都觉得不合口味,还太贵。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生活困难老人、失能老人等,吃饭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幸福驿站社区食堂”解决了这些难题。老年人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有偿配送、志愿者送餐等,再也不用为吃饭问题发愁。

随着养老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市健康产业也在向智能化、规模化不断迈进。在汤岗子康复医院治疗大厅里,多个智能康养机器人呈现在人们面前,小到导诊和配送机器人,大到康复治疗机器人一应俱全。这是汤岗子康复医院与新松机器人开展深度合作,目前25台医疗健康机器人已经进驻医院,将用于导诊、药物配送、消毒、康复治疗等环节。不久后,到汤岗子康复医院治疗的患者,可以体验到医疗健康机器人提供的智能化服务。

汤岗子康复医院一直关注科技在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引入上下肢机器人、大型步态训练机器人等多个国内外先进的大型智能治疗设备,帮助脊髓受损、偏瘫等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恢复功能,在临床上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患者的认可和青睐。

智能机器人参与理疗康养,让康养产业插上智能翅膀。在鞍山经济开发区内,城市之门在建项目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正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的投入运营,将为鞍山带入康养产业新时代。

据介绍,健康城项目将构建以精准医学为核心的线下多组学检测、全息体检和生物银行新一代健康服务产业链。健康城内将涵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全息健康管理中心、生物样本储存基地、多组学检测基地、健康科技旅游研学基地,还将建成养生酒店、康养商业等有特色的康养产业群,让我市康养产业链不断完善,并立足鞍山,服务东北,打造具有引领和示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产业集群。

从养老到健康,鞍山的康养产业逐步形成完善体系,逐步细化到居民身边。城市老龄化趋势加剧,“银发”经济却如朝阳般冉冉升起,将成为我市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城市活力建设的又一助力产业。

#养老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