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距离11月11日还有2天,成都天府新区太平镇,几个铁匠正在备战“双十一”,他们没有疯狂地向自己的购物车里添加商品,而是在打刀。全国各地的订单如雪花般飞向了这里。
铁匠中领头的叫周光兴,今年56岁,打刀40年,被称作“成都刀王”。40年间,凭借打刀他走上高峰,却又跌落低谷,最终靠双手和信念,借时代东风,让周家刀焕发新生。
他的故事,犹如一首冰与火之歌。
1、炉与火
人生有三苦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民间的一句俗语,道尽了行业的辛酸。
周光兴从爷爷辈开始就是铁匠,当他拿起铁锤时,只有16岁半。那是1980年的下半年,四姊妹中排行老大的他,为了生计,开始和父亲学打刀。
“喔喔……”鸡鸣破晓,铁匠铺炉子里的火也就烧了起来。周光兴还抡不动12斤重的大锤,只有拿最轻的6斤重的锤子。烧得通红的铁块从炉子里被夹出,他和父亲的铁锤便一锤一锤砸下去,铁锤和铁块接触的瞬间,火星四射,时不时有火星子溅落在皮肤上,痛得他直咧嘴。
这还不是最痛的,手上遍布磨起的血泡,血泡又在摩擦中破掉,痛得锤把都不敢摸。“等手上都打起茧就对了。”父亲只有淡淡的一句。
一年多过后,周光兴就能拿12斤的大锤了,他和父亲两个人,一天可以打6把菜刀,镰刀的话则可以打20个。当时一把菜刀卖1.8元钱,一把镰刀卖7角,虽然苦,已经可以维持生活了,而且过得还不错。
一钢二火三匠人
爷孙三代打刀,周家刀在太平镇小有名气。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宝刀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周家刀的特点便是锋利、经久耐用,一把菜刀可以用20、30年,而且免费修,这在物质条件远不能和现在相比的农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要打好一把菜刀,周光兴总结为“一钢二火三匠人”。前两个是制刀的技艺,钢要选最好的,在捶打加钢的时候,钢要加得深,加得厚,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火也有讲究,要恰到好处,火大了刀刃要缺口,火小了刀刃要卷口。
如果说技艺的东西可以慢慢摸索,而打刀的人一开始就要精挑细选。“要先学做人,要有好的思想品德,自身要正直。”周光兴说,他刚学打刀,爷爷就告诫他,买主的钱来之不易,都是卖了粮食来买菜刀,如果刀不好用,别人就要骂你。
他举了个例子,打刀的时候,火候没有控制好,刀身有一小块地方起了泡,这时打刀的人可以稍作处理,买家是看不出来的,但却会影响刀的使用寿命。这时,只有打刀人的良心来监督自己。
2、冰与霜
无情的冲击
最鼎盛的时候,除了周光兴,太平镇上还有5、6家打刀的,但无人能出其右。他扩大了铁匠铺的规模,请了6、7个人打刀,还带了徒弟,仍不断有人想和他学手艺。那时,传统技艺、手工刀、铁匠铺都让他引以为傲。
当时代的大潮袭来时,周光兴曾引以为傲的东西却不堪一击。2000年左右,镇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当他们回到小镇,带来了更让人兴奋的消息,外面的钱好挣。更多的人奔向外面的世界,铁匠铺最少的时候只剩两个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炉子里曾经熊熊燃烧的火,眼看就要熄灭了。
更大的冲击还在后面,交通和物流的飞速发展,让外地的机器刀涌入了本地市场。这些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菜刀,外形更为美观好看,价格还便宜,一把刀只要10多块钱,而周光兴的手工刀则要卖到30多块钱。
买主越来越少,原来想学打刀的年轻人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意眼看难以维持,更让周光兴担忧的是,打刀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
阳江之行
到底是将铁匠铺一关了之,还是转行做机器刀,左思右想之后,周光兴决定暂停铁匠铺的生意,走出去看看。他到了广东阳江,这里的刀具很出名。
在这里,他遇上了一个叫卓本的人,他的故事触动了周光兴。卓本痴迷练剑,他到阳江来就是想找人打造一把好剑,但7、8年的时间一无所获,而且花销不菲。经历艰辛后,最终找人把剑打造了出来,不仅如此,卓本还从中找到了商机,这样的一把剑,卖到美国,可以卖2万人民币。
“造剑的人半路出家,都可以打出好剑来,我家三代都是打铁的,难道还比不过他吗?”周光兴说,这坚定了他的决心,铁匠铺不能关,手艺也不能丢。
回到太平镇,周光兴选择了坚持,并向更高的技术发起了冲击。在周家刀里,最精品的一种刀叫千层钢刀,也叫技术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刀身上有经过成千上万次捶打后形成的花纹。因为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已经多年没打了。他决定一试。
3、破与立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知道捶打了多少次,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2015年,千层钢刀被打了出来。尽管当时生意仍然一般,但周光兴还觉得,应该坚持下去。
当周光兴仍在坚持传统古法制刀时,互联网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天,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找到了他,年轻人开门见山,“既然你的刀那么好,为什么不在网上卖呢?”周光兴并不熟悉网络,对方又是个毛头小伙,他本可以一口拒绝。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小伙子的头脑加上周家刀过硬的质量,第一个月就在网上卖出去了几十把。周光兴恍然大悟,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要借时代的东风,如果抓不住这波机遇,就翻不了身了。
很快,在网上的第二家、第三家开了起来。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可怕的,周家刀在网上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把千层钢刀可以卖到1000多元。很多人慕名来找他买刀、打刀。一位新西兰人拿着木头做的模型,找到周光兴打刀,打出的刀让老外很满意,爽快地掏了3000多元人民币。
最爱看差评
去年“双十一”,周家刀卖出了20多万元,今年“双十一”,周光兴有信心卖到去年的金额。网店的事侄儿在负责,一有空他就会戴起眼镜坐在电脑前,专门看网上的差评。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手艺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要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周光兴说。
改进刀把就是网上买家提出来的。周家刀以前用的是半截柄,这种刀把制作简单,成本低,但在切菜切肉时,菜屑、肉沫容易钻进缝隙里,滋生细菌,不好清洗。
周光兴果断进行了改进,换成了二合一刀把,通过锤子的敲打,刀柄和刀把完全合在一起,虽然工价更高,花的时间更长,但他觉得是值得的。
生意越来越好,周光兴一直担心的手艺后继无人的问题,也迎来了转机。他的制刀技艺被评为天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被评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金属工艺类)。现在,他的制刀团队已经达到了8人规模。
看着炉子里的火烧得正旺,听着清脆的锤打声,周光兴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何良 摄影 何良 编辑 蔺虹豆 校对 杨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