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庄子秋水的时至 庄子-秋水 这篇古文用一个成语概括是什么

2020-07-22知识10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的“时”的意思???急啊 按照时令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第十七】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原文211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5261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4102)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1653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扩展资料通假字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不辩牛马 辩:通“辨”。庄子《秋水》一文中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是名词做状语, 时,原来解释为时间,此句中为“按时令”,这个词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作状语“至”是“到达”的意思(我们上周才学的)庄子秋水的语句 都是 名词作状语秋水时至时 n作状 译作 按时东面而视东 n作状 译作 向东顺流而东行东 n作状 译作 向东秋水《庄子》 1.①同(通)\"辨\",分辨。②尽头。③长久,永远。2.B 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4.C5.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庄子·秋水》的第一段的赏析? 文章一开始,就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描绘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宏伟景象,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接着又从东流入海的河伯的视角,见出大海的浩淼无际,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惭愧无地和望洋兴叹。在此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中,读者的视野也和河伯一样顿然开阔。此段文字,可谓极尽行云流水之妙,笔意与水势仿佛已相浃俱化,了无分际。而北海若的议论,也就借此形象的呈现自然地涌流而出。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之分别。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逍遥游》篇“小知不及大知”的精彩发挥。而当河伯在破除了自以为是的成见,随即又陷入了小不及大的新成见时,北海若又从“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等四个方面,越过具体的感性直观层面,思辨地阐述了他相对主义的时空观和变化观,并从这一自然哲学的洞见中,进一步引申出“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种超脱旷达的人生哲学,充分体现了庄子哲学贯通天人的周延性。至于“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

#秋水时至#庄子#读书#庄子·秋水#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