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贫路上的80后身影

2020-11-09新闻9

“今年,我们新引进了黄色小番茄,外观艳丽、品质好、市场需求旺盛,这次我们还是泰州市5000万旅游消费券的参与商家……”近日,在江苏省泰兴市张桥镇青年干部农场,一群80后农场主正在就农场的经营种植作深入的交流,他们胸怀理想、热情似火,用实干和担当谱写出了一首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不忘家乡,反哺家乡的创业之路

旭日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吴岳是85后的代表,起初在大城市当过小裁缝,学过服装制版,开过服装厂,做过电商,就在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之际,他按下了“暂停键”,带着对家乡的眷恋,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2013年他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泰兴市旭日丰家庭农场,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三产服务业齐头并进的立体产业。项目建设初期,从未与庄稼地打过交道的他,先后走访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扬州等市场,并作为全市第一家引进了“草莓无土立体栽培”项目,为此拿下了泰兴市第三届创业富民一等奖。为解决市场的后顾之忧,他充分发挥电商团队的作用,与采购大户签订收购协议,结合生态旅游采摘,采取“线上、线下”齐销售的模式。

先富帮后富,在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过程中,他积极筹划建立旭日丰水果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020”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技术合同和销售合同,对农户实行从品种选定、技术管理到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和保障,对入社的社员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民主管理模式,给村民们带来丰厚利润。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现在我们已经聘请吴岳作为张桥镇青年干部农场的技术顾问,给青年干部们传授种养殖的经验方法。”张桥镇党委副书记洪荣介绍说。目前全镇有青年干部35人,在这里他们划分试验田、分区包干,一年四季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花卉、苗木;在这里他们辛勤耕耘、挥汗如雨,一本小小的耕作手册记录的不仅是种植时间、播种数量、施肥情况等信息,更是他们蹲苗成长的历练过程。

学无止境,“门外汉”的逆袭之路

多肉是近年来绿植界的“网红”,收到很多青年人追捧。在张桥镇,提到多肉种植,人们想到的便是刘晶。这位出生于1988年小伙儿,曾经是一名企业白领,但光鲜亮丽的生活没能束缚住他对创业的渴望。

2012年,他辞职回乡,做起了电商,白天打包兼客服,晚上如饥似渴地学习美工、技术、营销推广等各种知识。2013年,偶然间他接触到了多肉,小巧玲珑、呆萌可爱的外形不仅“俘虏”了他的心,更让他从中嗅到了商机。没征得家人同意,他拿着创业积攒的几万元钱跑到上海带回了一批多肉。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问题却接踵而至。多肉“娇气”特性,养活容易、养精难,如何科学种植、赢得市场,对这位“门外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还不远千里跑到上海、山东等地向多肉种植大户求教取经。

历经上百次的尝试与失败后,现在刘晶所种植的多肉品相好、抗性强、市场需求大,甚至同行滞销的多肉到他手里也会“起死回生”,客户非常认同。他的种植基地也从起初100平米的阳光房,扩大到了占地10亩的大棚,品种不仅有十几元的亲民产品,更有到年代久远、种类稀缺的高大上产品。

“吃水不忘挖井人,创业初期,村委会给我减免了5年土地租金,今天我先富起来了,要把种植经验分享给村民。”刘晶说到。在他成立的电商服务站,还长期聘请6名低保、低收入农户帮忙打包发货,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敢闯敢干的致富之路

张桥镇薛庄村村干部朱季明,敢闯敢试的他,主动投身到农村工作中,和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工作认真细致的他,逐渐发现村集体经济薄弱、致富项目少、贫困人员多,缺少致富带头人。他主动进行市场调研,发现目前中药材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桔梗和白芍也非常适合在当地种植。他流转了100亩荒田种起了草药,从治草、防虫到防旱、排涝,他亲自上阵实践,慢慢积累了一手经验。不到一年时间,农场种植的桔梗、白芍因价格公道、药效良好,很快便在亳州、高港等地拥有了固定的客户,甚至有慕名而来的客户。

看到潜在的经济效益,村里百姓也纷纷加入,在朱季明的带领下,村民的收入稳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向第三产业迈进,打造成片花海,带动村里持续增收,让百姓们更加富裕!”朱季明满怀信心地说道。

浓浓的乡土情结,让他们回归乡土、扎根农村、回馈乡梓,让他们从门外汉变成了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他们是新生代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带领下,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图/文 丁玥 黄映春)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