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突破中部崛起,济南市中区发展三大新兴产业崛起创新高地

2020-11-09新闻1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通讯员 孙化鹏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一个区域要想变强,离不开产业发展实力变强。然而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良好的市中,囿于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局限等原因,城市空间的发展存在多重挑战与困境。

济南市中区以动能转换为支撑,加快打造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科技文创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高地,实现产业融合带动区域升级,让一个个行业领军企业在这里成长、壮大,一个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地、扎根,形成生生不息、循环不止的产业生态圈,不仅让市中在增速换挡期跑出发展“加速度”,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有力体现。

市中区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沿着这条路,空间维度不断延展,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城市能级提档升级,拾级而上的“市中精彩”不断上演,通过自身平台、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服务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速实现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

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崛起成峰

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口浪尖,唯有破难而进、趁势而上方能实现产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市中区对三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布局正是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的科学统筹,也基于自身优势产业所作出的发展创新——

金融产业提质扩容。市中全区拥有各类金融网点328家,其中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区域型总部分别占全市的29%、32%和25%。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注册企业达到100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700亿元。数字经济崛起成峰。“数惠市中”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国内首个BIM软件产业园启动建设,赤子城成为山东首家港股主板上市互联网企业,数字经济企业汇聚态势加速形成。科技文创蓬勃发展。微软、阿里巴巴(山东)、SAP、iTOT等世界级企业纷纷落户,全区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5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稳居全市前列。

今天的市中,发展三大新兴主导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人才、资金、平台”兼有。仔细梳理市中区近年来的前进轨迹不难发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已经内化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聚集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让产业园区、平台“串联成珠”;围绕“一带一城”持续发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集科创平台打造、科创企业培育、科创人才合作、科创项目扶持、科创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突破中部崛起

从过去的“中疏”到现在的“中优”,一字之差肯定了当前阶段中心城区的战略地位,也给市中区产业提档升级带来难得机遇。市中人跳出市中看市中、跳出市中谋划市中,把市中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格局中来谋划,认真服务全市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自身优势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在时代发展大势、发展大局中深化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扛起发展责任。

服从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发挥辐射作用的重大使命,就要自身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经济首位度、增强发展协调性、提升城市承载力。基于此,市中区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大力发展基金、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新模式,培育发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构建独具市中特色的全方位、全链条现代金融生态系统,形成立足济南,服务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辐射全省的现代金融发展集聚示范区。同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新型企业为主体,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瓶颈和文创企业规模化发展短板,增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接承载能力、中试产业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对接服务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科技与经济、文创与商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新设计服务中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为市中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市中区将深入落实全会精神,深入实施“353”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即“3大数字新支撑、5大数字新产业、3大数字新融合”,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努力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构建“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产业、有应用、有场景”的“六有”产业生态圈和“平台+生态、龙头+配套、承接+转型”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高地。

蓄势赋能激活创新发展新动力

随着一场场务实、高效的会议,一项项创新、先进的举措,让一套完善的落实机制“浮出水面”:成立市中区新兴主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和科技文创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引进政策作用,用好各类招才引智平台,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产业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等;创新实施产业先行下的“多规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省、市对接和市中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协调联动,组建新兴主导产业分类专家委员会,积极寻求与国家顶级智库合作,为三大新兴主导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思想不断解放,眼界不断开阔,理念不断更新,让市中人干劲不断凝聚,进步不断显现,也让三大新兴主导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更加明晰:到2025年末,现代金融产业力争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年均分别增长6%、3%,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新引进各类金融商务机构300家,实现区域税收8亿元。数字经济产业新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不少于30家、培育具有行业、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平台不少于2个,建成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项目不少于5个。科技文创方面,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保持全市前列;新建创新创业载体10个,吸引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立研发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10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亿元。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改革深度不断加深,提升高度不断突破,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三大新兴主导产业全速发展,让未来市中区的差异化发展优势尽显。当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当一批批投资商纷至沓来,市中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信心日益坚定。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市中区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之区的路上将迎来更高的提升、实现更大的跨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