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河南西峡: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

2020-11-09新闻11

深秋的八百里伏牛山,五彩斑斓,芳香四溢,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

串串猕猴桃挂满枝头,玛瑙般的山茱萸迎风摇曵,金灿灿的烟叶鲜亮出炉,农产品产销吸引八方客商……走进地处豫西南边陲的西峡县,目之所及一派丰收场景,勤劳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果实,收获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欢快的舞蹈跳出农民甜美的好日子。

依托优势资源,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西峡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的实际,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明确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和产业覆盖所有村、卫生覆盖所有户、文明覆盖所有人“三个全覆盖”的总要求,努力打造独具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西峡模式”“西峡样本”。

绿色产业绘就“丰收图”

九月的西峡,是猕猴桃的世界。漫步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宛如走进一个绮丽多姿的生态画廊,即将成熟采摘的猕猴桃,煞是喜人。

“俺做过生意,赔的是血本无归。在政府的引导下,俺家通过土地流转租了1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金桃、红阳等优质猕猴桃品种,现在大部分进入盛果期,一年的纯收入超过10万元。”看着猕猴桃藤上一串串即将成熟的猕猴桃,丁河镇茶峪村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政府引导,让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垄整地、制杆拉丝有政府补贴,水利、道路、用电等基础设施有政府配套,种苗上有政府提供,技术上有政府培训……在政府强力扶持下,该县已建成了312国道沿线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果然风情公司、华邦公司、西树公司带动全县十余家企业从事猕猴桃果汁、果干、果酱、果酒、冻干果粒等精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猕猴桃产业集群。稳定的猕猴桃价格,让全县10万果农尝到生态种植的“甜头”。

与猕猴桃一样,享誉国内外的还西峡香菇。该县地处秦巴山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良好,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适生地。“西峡秋冬季昼夜温差大、空气温度适中,生产出的香菇不仅菇形好,而且花菇率高、品质好,深受欧洲市场欢迎。”该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东旭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峡县把香菇产业作为富民“一号工程”,制定香菇标准化种植规范,建成了沿鹳河百公里香菇标准化长廊,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了“上接基地、中连市场、下游打造骨干龙头出口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球”。

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农田变成车间,实施标准化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产品实行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强力推进无公害有机种植。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和食用菌科研中心,制定了香菇、猕猴桃生产技术规范,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广生态有机种植。宛西制药投资1000万元,在8个乡镇建立山茱萸GAP基地,公司为药农提供技术和农资支持,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

数据显示,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农业年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80%。

生态旅游高奏“丰收曲”

20年前,东坪村因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一辈子没有出过山的人不在少数。1994年7月24日,一场大雨,冲毁了良田,冲垮了民房,洪水淹没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2002年,县里开发老界岭景区,修建了通往山外的公路,山里人走出大山,城里人走进大山,漫山遍野的山茱萸等中药材找到了销路,与日俱增的游客让村里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纷纷建起了农家宾馆。目前全村已建成农家乐115家,带动本村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全村旅游收入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过3.5万元。同时,村里引导村民扩大山茱萸种植面积,全村山茱萸种植面积3200亩,成为宛药公司GAP标准化生产基地。

如今东坪村走出了一条“守住绿水青山,抱归金山银山”的强村富民之路,昔日远近有名的穷山村,成为美丽乡村的代名词。老界岭景区规划建设自2000年正式启动,到2009年已建成国家创建4A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思想观念先进,经营头脑灵活,这农家宾馆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爆。”村支书吕振华说。

推进全域旅游,实现全境美丽。该县突出山水观光、特色餐饮、山地避暑、农游采摘、民俗体验等不同主题,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相结合,同步规划划了丹水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避暑养生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打造了东坪、中坪、黄狮、鱼库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已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21个,带动6个乡镇、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

“全民淘宝”擂响“丰收鼓”

一根网线,架起了通往山外的桥梁。“网上买、店里买,什么东西都能买;网上卖、店里卖,农副特产销得快;寄包裹、取快递,代买车票真便利;能存款、能取款,还能帮你办贷款;供农资、收特产,搞活经济促发展……”这是时下在西峡城乡流行的顺口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物流受到很大冲击,西峡的小杂果、香菇等农产品销售受阻。该县立即动员县内267家电商企业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目前累计销售水果、香菇3万吨,全县电商销售额达60亿元。

位于大山深处的双龙镇的双龙村,是南阳市首个“淘宝村”,他们依托阿里巴巴淘宝大学闪讯商学院的技术优势,整合双龙香菇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实行“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打造中华香菇网,累计举办培训46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开办网店350家,实现网络销售2.6亿元。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资源整合、扶贫兴农”的思路,该县坚持把电子商务进农村改革试点工作融入“智慧西峡”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西峡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为当地农副产品上线创造条件,助推企业开展网上销售,目前已吸引包括苏宁易购、天猫、京东在内的70家企业入园。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为载体,开创“互联网+产业扶贫”模式,优先安置6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地或就近到电商企业工作,在米坪镇赶仗村、石界河镇走马坪村等地开展“京东电商产业扶贫”试点,由京东西峡馆按每袋高于市场价0.5元统购贫困户香菇菌棒,作为扶贫补贴,全县560户贫困户受益。

乡村振兴的西峡画卷徐徐展开,美好生活未来可期。“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正处于全面开局的关键之时。今后,我们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县长马俊如是说。(图文:河南西峡县)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