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代表的是当时人们对于天下未来不同设想,不同学派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解决当时兵荒马乱的社会问题,让人们能够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脱离出来,重新恢复到有秩序的社会发展状态当中。
对于这个问题,诸子百家都有着不同的观点,比如说,儒家他们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到周王朝的统治状态之下,明确阶级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孔子认为,哪怕不能够恢复到西周的状态当中,那么,退而求其次,东周也是可以的;但至少要保证阶级的存在,要保证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够违反西周分封制度之下的各类政策。
而墨家则崇尚兼爱,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去解决社会问题,墨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爱自己和爱他人一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再那么复杂了。
社会之所以会如此混乱,究其本源就是因为利益的划分不对等,但如果人与人能够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平等,那么,他人的利益,其实也就相当于自己的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就相当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既如此,社会又怎么还会有纷争呢?
道家则是完全否定西周的分封制度,甚至他们连尧舜禹时代的社会制度都看不上,希望人们能够放弃客观的治国理念,回到最为原始的生存状态之下,也就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生存环境当中,通过“无为”来实现“有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法家观念脱颖而出,影响着后世王朝
而法家则主张制度,主张跳脱人的主观理念和意识形态,通过客观的规则和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定完备的国家发展体系。这些学派的观念都有道理,同时也都有缺陷,彼此之间也是争论不断。
但是,我们通过后续的历史发展状况来看,在这些学派当中,最终是法家脱颖而出;在战国初期,魏国就通过法家的变法(李悝变法),成功地成为了那个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之后,秦国也是利用法家观念完成了商鞅变法,逐步走向了统一的道路。
而秦朝灭亡后,法家变法一直影响着中原王朝,甚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推行的也是一种“外儒内法”的政策,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法的观念,都没有被完全的剔除出去,甚至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极大的成分。
但是,法家也并非是完美的,这一点单从秦王朝二世而亡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那么,法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学派呢?其实,现在很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法家理念时会认为,法家在诸子百家中,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但同时他们也是问题最大的。法家为何能成功,又有哪些缺陷?
那么,这样的观点,到底有什么样的道理呢?本篇文章,我们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法家到底成功在何处?其观点的缺陷又表现在什么地方?相对于儒、墨、道,法家是为君主而谋的学派
首先,我们要知道,法家与儒家、墨家、道家三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墨、道三家都是为天下臣民而谋算的学派,如同我们上述说的那样,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都多少的有站在平民百姓利益的立场上提出观点的迹象。
但是,法家却不一样,法家是只会为君主而谋的学派,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根本之处,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法家才成为了最为成功的学派,同时,也成为了问题最大的学派。
为什么,法家最为成功呢?因为当时的任何政治主张,其实都只能通过君主来现,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儒、墨、道这几个学派的观点,不能够在当时顺畅地推行的原因。儒家通过君主为百姓谋利益
从根本上来看,他们并没有站在君主的利益上,比如说,儒家的仁爱,虽然,我们说儒家是一个站在领导阶层上去考虑问题的学派,但是,站在领导阶层上考虑问题,并非代表着为领导阶层谋取利益,他们是站在领导阶层的角度上,为的是希望通过君主作为而改善平民的生活。
所以,儒家,其实是希望通过君主的手段和地位以及权利,为平民百姓谋取利益,并且,他们认为,如果平民百姓能够获得足够的生存利益,那么,他们自然会维护君主的权威,两者就可以共同发展:君主可以在百姓的支持之下,获得更加稳固的权势,而百姓也可以在君主的庇护之下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这是儒家的利益所在。
由此可见,儒家为君主谋取利的方式,是首先让君主先为百姓谋取利益,这自然很难得到君主的认同,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天下大乱的年代里,每个国家想要获得的其实都是快速发展,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
所以,每个国家都等不得,也就没有办法真心实意地先为百姓谋取利益,然后再去考虑国家问题,所以,像孟子所说的那种,“五十者衣帛食肉,七十者不饥不寒”,从百姓的养、生、丧、死各个方面出发。治理国家的方式,基本上是站不住脚跟。
究其本源,就是因为君主希望的是率先获得利益,而不是,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再从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获取自我利益。墨家、道家站住百姓的利益来思考问题
墨家更是如此,墨家本身就是一个草根学派,墨子更是完全站在平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所以,他的观点更是倾向于君主该为百姓做什么,而并非是集中君主的权力,为君主谋取利益,自然而然的就很难得到君主的支持,可是一旦得不到君主的支持,他的主张想要推行自然就是难上加难。
道家面临的是与墨家基本上类似的问题,道家的观念比较的深刻,比较难以理解,像是墨家对于当时的社会制度,持有的是半反对半赞同的态度,而道家却是完全地否定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度。
所以,按照道家的观念就是对当时天下的一种大的改革,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做到彻底改革呢?还是将国家改革成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要知道,在当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刀俎,要么做鱼肉,按照道家方式的改革,就是让国家不争不抢、无为而治,这岂非是让诸侯国成为刀俎上的鱼肉?如此方式自然得不到各大国君主的支持。
所以,儒、墨、道三家是为了天下谋的,他们的出发点在于,如何解决天下臣民的问题?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就连儒家这个站在领导阶层考虑问题的学派,他们都认为,只君主有解决了天下的问题,主才有利益可言。
如此,当这些学派遇到完全为君主谋取利益的法家的时候,自然会显得逊色许多。法家主张为君主谋取利益,并且只会为君主谋取利益,这首先很对君主的胃口,其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大部分权利也确实是掌握在诸侯国君手中的,很多的政策方针也都是需要通过君主来实现,所以,能够获得君主支持的法家自然比其他的学派推行起来更加顺畅,自然也就会更加成功。
法家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大的
那么,为什么,法家在最成功的情况下,又是问题最大的呢?因为,在法家的规划方针里,只有君主而没有其他的任何人,包括没有法家自己。在他们设置的政治方案中,只保护了君主的权益,只集中了君主的权利,却没有保证人民的利益,甚至连保证自己的环节都没有。
因此,最后无论是商鞅还是韩非,他们其实都是死在自己的政策方针之下的,尤其是商鞅,自己在秦国订立的法律法规,最终成为了给他定罪的标杆。所以,法家的法,其实是王法,也就是只维护君主统治的法,正因如此,在商鞅被诬陷谋反的时候,他并没有辩护权,只要君主或者当时的领导阶层认定了他谋反的事实,那么,就要以谋反的罪名来论处,他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也没有反驳君主的机会。
再比如,韩非被谋杀,也并没有保护法,他们在死之前既没有公开的审判,也没有公开透明的判决过程,所以说,法家的法制其实是非常片面,而且是极端的,与现在的依法治国绝对不可以相提并论。
因为,法家的法是目中无人的,没有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立法精神,这就是法家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法家立法太严,执法太苛
比如说,在商鞅变法时期的法律规定,但凡有不务农而经商的人,或者是干农活的时候不卖力的人,他的妻子孩子都要被没收为官奴,此外,在治安方面,哪怕是乱扔垃圾,都要被处以很重的刑罚。
所以,商鞅才会在变法初期一天能够杀七百人,这样的法律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不过,我们也并不能称之为“暴政”,韩非曾说,仁暴者,皆亡国者也,意思是说,仁政和暴政都要不得,而法家的做法,也确实不能与暴政相提并论。
不过,他们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也确实太过于严厉,有些地方不懂得变通,也没有考虑到人所处社会当中的特殊情况,毕竟人不是机器,有些时候,不能完全地以冰冷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也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状况。
就比如说,法家在韩国进行变法的时候,也定过法律,立过规矩,有一次,在韩昭侯酒醉之后,旁边管理帽子的小吏,为了避免韩昭侯出现身体问题,就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但这件事情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那就是,管衣服和管帽子的人都被杀头:前者的罪名是失职,作为管衣服的小吏,没有考虑到韩昭侯的身体情况,反而让管帽子的小吏去盖衣服,自然是失职;而一个管帽子的小吏,不好好地管理帽子,反而是私自动用了别人管理的衣服,这个罪名则就是越位,所以统统该杀。
再比如,在春秋时期管仲的统治之下,那个时代的人民,是没有迁徙和改变自己职业的自由的,他们只能够听从官府的号令,让他们住在哪里,就只能住在哪里,让他们去干什么,就只能干什么,不能私自改变。
到了韩非的时候,则更加的苛刻。韩非甚至认为,人民群众不应该有自由的思想言论,他说,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就是说,要管理民众,首先要让他们不准乱行动,其次,让他们不准乱说话,最终的根本目标是让他们不准乱想。
这样的条件,可谓是非常极端了,因为人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的按照同一种模子进行生活,哪怕是现在的法制原则,也只是禁止某些行动,但无法禁止思想,可韩非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最应该禁止的就是思想。
所以,后来采用韩非观念的秦帝国,才会有焚书坑儒,把所有的思想文化遗产都消灭掉,同时把所有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也都消灭掉,只留下国家的法令和政府的官员,并且美其名曰: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可是,有哪一个人愿意禁锢自己的行为,禁锢自己说话的权利,甚至禁锢自己思想的权利呢?所以,法家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它并不像儒墨道这几家,他们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于过分的理想化,但是却并不会激起人民群众的誓死反抗,也没有侵犯到任何一个阶层人的根本利益。
而法家不是,法家严酷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方式,让平民百姓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受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强制性约束,久而久之,当压力施加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民自然就会奋起反抗,这也是,为什么大秦帝国会“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法家确实是诸子百家中最为成功的,因为,他考虑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知道在那个社会环境当中,几乎所有的问题只能够通过君主来实现,所以,就要通过为君主谋取利益,通过君主的集权来接受天下的战争,来创造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这是一种顺应社会现实的做法,并非像其他学派一样,刻画一个与现实社会并不相符的理想化社会,所以,法家的顺势而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推动了当时的历史发展,也在诸子百家当中脱颖而出。
但与此同时,法家也确实是问题最大的,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组成社会的根本成员——人的主观意识形态,只是强制性地将所有的人,约束在了同一个框架之下,利用他们来为君主和国家谋取利益,但却忽略了对于人本身自我利益的保护,如此一来,必定会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压迫,而有压迫自然会有反抗。结尾
因此,秦朝因为法家的成功而诞生,同时,也因为法家的问题而灭亡;不过哪怕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够忽略法家对于历史推动的作用,很多人对于法家大肆批判,甚至否定了法家所有的政策方针,这也是不对的。
其实对于法家的思想观念,我们是应该抽象继承的,他们对于规则和制度的依赖,也是我们维护社会平衡的重要手段,法家看出了制度比人更可靠,并且,将制度活化成了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淡化了人主观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法家的贡献确实是无法衡量的,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是后世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