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机器,还是读不懂人心。
对于前方加塞的识别,主要涉及到的传感器是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激光雷达也可以识别,但是搭载的车辆极少;超声波雷达速度慢、时间常数大,只有在低速低距离适用)。
毫米波雷达,本来在较近的区域就存在一定的盲区,多个毫米波雷达可以减少盲区,但是这么用的车型也不多。所以毫米波雷达判断加塞,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在里面,也就是说有不能识别的可能,同时,即使识别了,多数车型的算法也是与车身影响区域重叠达到某一数值时认定为前方障碍,执行减速。除了忍让,一无是处。
摄像头方案,一般至少要两个摄像头以形成立体图像,摄像头多布置在前挡风玻璃顶部,视野可以识别到加塞车辆,但是对于加塞的定义是很难很难的,机器无法分辨这台车的下一步是加塞还是仅仅靠近还会远离,读不懂人心,也就意味着不能预测“加塞”车辆的行为,执行的策略依然是塞进来了,就减速让行。
从目前传感器技术和自动驾驶的原理、策略层面,从机器的角度和安全的角度,这些策略是最优的,虽然是很妥协的,但是风险相对最小。
这也是我平常用L2系统最烦恼的地方。应对加塞,不是技术战,而是心理战。
所以,目前没有任何一款车(上市的量产车)的自动驾驶能放心应对被加塞。
同时,这个问题有两点值得说明。
第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两三年前我曾经写文章,表述一个观点,就是“自动驾驶就要来了,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但是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超越车辆本身,还会包括道路、行人等各种交通参与者及交通基础设施,即使快,也不是两三年就完全自动驾驶的程度,而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一步一步的前进,一点一点的补短板,慢慢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我们应该看到,近五年,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进步足够大,以至于很多朋友认为完全自动驾驶很快就要来了,但是实际上,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在给技术以信心的同时,给技术以耐心。
第二,自动驾驶的体系,会逐渐的淘汰人工驾驶,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朋友有个误区,就是自动驾驶不如人类驾驶安全,只有自动驾驶绝对安全,才可以替代人类驾驶,但是实际上,只要事故率、成本等相对人工驾驶有优势,自动驾驶就会迅速普及,所以,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谓“中国式加塞”已经不需要技术去解决了。如果路上都是自动驾驶的车辆,车辆和车辆、车辆和道路都可以互相通讯,加塞就永远的成为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