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4K-5K的笔记本该怎么购买呢?联想小新今年双十一爆款,买来后我表示真香警告

2020-11-08新闻18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黑科技测评,今天我来跟大家说说这次双十一强烈推荐,并且个人也自购买了一台,下次我将会出一期视频给大家测评,下面我们来给大家讲这台5000爆款机给大家一一娓娓道来:

1、包装:小新Pro 13这次的外包装经过了重新设计,摒弃了环保但不太美观的棕色包装设计,白色的包装箱配合产品图案显得档次更高,右下角蓝色的“lenovo”标志与机身A面遥相呼应,更加注重细节的演绎。为防止产品遭恶意调换,开口处贴有一次性的黑色封口,撕开或被破坏均不可复原,让大家都能从正规渠道买到原封包装的机器。我们希望从包装开始,就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2、外观:Pro 13的外观整体设计较为紧凑,整机尺寸与A4纸大小相当,侧边框窄至2.86mm,这个数据在轻薄本当中也是非常出色,相信更窄的边框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沉浸感。经过重新设计的机身,大幅度减小了屏幕下方边框的宽度,从观感上来讲基本达到了上下等边框的程度,同时这种设计也可以使整个机身转轴大幅度缩小,并采用下沉式的设计,打开屏幕后从远处观看机身的一体性更强。C面采用了一体成型的设计,非拼接而成,边角处没有难看的接缝,一体性更强。

3、键盘:机身整体的缩小,并没有影响键帽及触摸板的大小,小新Pro 13同样支持键盘背光及小新智能键盘R1。同时背光会在键盘未使用时自动熄灭,按任意键即可点亮,更加智能省电。相比于游戏本来说,轻薄本触控板的使用频率更高,因此我们的产品经理选用玻璃作为触控板的材质,相比其他材质来说,成本更高,手感更棒。

4、接口:小新Pro 13因为机身厚度的原因本次没有配备网线接口,而是在左侧放置了两个全功能USB Type-C,任意一个均可进行充电,在充电的同时,还可外接4K 60Hz的显示器或文件传输。

5、开机交互:大家应该都知道小新Pro 13采用了开盖开机+人脸识别解锁的设计,开机操作一步即可完成。但并不熟知的是,小新Pro 13采用了硬件级别的人脸识别解锁,在屏幕边框摄像头的两侧,放置了TOF传感器及IR摄像头,通过面部投影的形式来识别面部轮廓,安全且方便。

除此之外,小新Pro 13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走自动锁屏及人来自动唤醒的功能,当传感器检测到人不在电脑前时,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自动锁屏,人回来即启动人脸识别解锁,安全快捷而且可以省电。同时用户长期使用下来会发现,随着面部识别次数的增加,人脸识别解锁的速度会逐渐加快,这背后是算法进行学习的结果,从而带来越用越顺手的感觉。

6、第三代Fn+Q:小新Pro 13采用了最新的Fn+Q性能模式切换,野兽模式更激进,节能模式续航时间更长,智能模式全面升级。

我们先从智能模式开始讲起,智能模式:小新Pro 13的智能模式将上代Fn+Q的3种模式进行合并,通过系统对处理器的使用进行自动判断调整。也就是说,上代我们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才能调整的安静、均衡、野兽三个模式,此时通过第三代Fn+Q便可以进行自动判断,自行调整,实现了更加智能的性能优化。

野兽模式:既然上代的野兽模式已经合并了,那么作为新一代产品,我们理应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效果,小新Pro 13的野兽模式虽然名称不变,但整体已经全面更新,在此模式下,可以实现CPU 35W的性能释放,相比传统轻薄本15W的性能,可以说是性能爆棚,真正成为轻薄本中的性能标杆。

节能模式:第三代FN+Q中的节能模式相比上代的安静模式,可以实现更长的续航及更加智能化的调度。在此模式下,小新Pro 13支持Intel 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该技术目前十分具备前瞻性,在Intel十代酷睿U系列处理器中也只有14nm的3款产品支持该技术。在它的配合下,小新Pro 13可以在节能模式下以56Wh的电池实现更长的续航结果。长时间的电池续航,一方面是大容量电池的保障,另一个方面也是各个细节优化的结果。

那么它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轻薄本当中,总体性能往往都会受轻薄本本身属性及电源、电池的限制。在此背景下,在开启不同的程序时,如何合理分配CPU与GPU之间的性能,尽可能地匹配用户实际使用场景,达到性能释放的最大化,就是动态电能分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该功能,可以在计算机底层对CPU和GPU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开启不同的程序时,CPU和GPU更偏重哪个,我们就为谁分配更多的性能,实现智能动态分配。而且,动态电能分配覆盖了Fn+Q全部三挡调节模式,无论电脑状态如何,都能够享受到该技术带来的福利。后续该技术将会逐渐普及到联想其他机型,使更多的电脑拥有长时间的续航及更好的功耗控制。

以上就是小新Pro 13除了硬件参数之外的其他亮点,希望它能给大家带来更多不一样且更好的体验。

#联想笔记本#AI人工智能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