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记者节,听听奋战在新闻工作一线的校友怎么说

2020-11-08新闻24

原标题:记者节,听听奋战在新闻工作一线的校友怎么说

记者是什么?

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的信念

是风里雨里蹲守真相的执着

是无畏艰辛探索未知的勇气

是维护正义据理力争的声音

今天是中国第21个记者节

让我们向这份执着与勇气致敬!

建校以来

无数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从北京体育大学诞育

他们带着体育人特有的精神

奋斗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

不仅为体育爱好者送去新鲜的资讯

更为世界带来中国的声音

今天

让我们听听那些从北体走出的新闻人

如何看待这份工作

如何寄语后辈吧

未来,望吾辈

亦有“铁肩担道义”之魄

亦有“妙手著文章”之才

望前辈垂范,后继有人。

邱大卫

北京体育大学1988级管理专业校友

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副主任

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和教师、医生等职业一样,是会长期存在的。不论传媒业态如何发展,总会需要记者的。二是记者门槛可能不高,但做好了特别难。因为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需要长期的磨练。有些行业,你刻苦点儿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车”,但记者需要相当的积累。

寄语:虽然记者是一个实践的学科,但大家一定不要放松在学校的学习。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全才”、“杂家”,大家在大学里学什么都有用。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干好记者的第一要素,我认为甚至超过了知识的积累。

蔡明可

北京体育大学2018级博士生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台长

我对《南方周末》为第一个记者节发表的献词《因为我们是记者》记忆犹新,文中写到:“农民为粮食而骄傲,教师为学生而骄傲,商人为财富而骄傲,而我们为自己是记者而骄傲。”我们激动、我们流泪、我们辛苦、我们思索,都因为我们是记者。

记者始终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所以这个职业最容易看见“成长”,看见社会的成长,也看见自身的成长。记者不仅是记录者、见证者,更要成长为社会的参与者、建设者。

从业至今,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幽静山谷的一次采访。2019年初,我赴北京市延庆区东部深山区的珍珠泉中心小学采访,这个山村小学只有50名学生,为了让深山区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冬奥魅力,身材瘦削的刘殿兴校长决定 “客串”体育老师。没有冰场,他就带领全校老师把校门口的天然冰面开辟为冰场;没有冰鞋、护具,他就联系社会机构赞助购买冰鞋和冰球装备;没有老师,他就往返百公里到延庆城区去聘请专业教练……学生们上冰的日子里,他前一天就要去冰面泼水补冰缝,当天早上5点还要清扫检查冰面。补冰缝不能戴手套,刘校长手上布满冻裂的伤口却依然乐此不疲,他说:“学校的滑冰队和冰球队可能培养不出专业运动员,但是我们为孩子埋下了一粒种子,让他们‘滑’出快乐,‘滑’出自信。”

清晨8点,珍珠泉小学的孩子们蹦跳着、欢呼着来到校长亲手打理的冰面,他们穿着统一的队服,笑着滑行、笑着跌倒、笑着起身。刘殿兴校长所说的那颗种子应该就是体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就是奥林匹克带给一座城市的无形财富,那一刻,我被体育的力量深深打动。

寄语:既然选择了新闻行业,就要保持“见天地,见众生”的状态,脚下有泥,才能心中有光。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录者,但新闻记者不可等同于普通记录者,记者的笔要把握舆论导向,担当社会责任,体现人文关怀。记者记录的不仅是赛事上的较量或现实中的利益冲突,还应有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建设。

李嵬

北京体育大学2001级新闻专业校友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记者

我觉得记者是一个有温度的职业,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尤其是体育记者就更是如此,竞技带来的不可预知性让我每天充满了新鲜感。当然,记者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职业,因为你所说每句话,写的每个字或者拍的每张照片都会影响到很多人。

工作已经15年的时间,我去现场采访的比赛超过2000场,这其中包括三届奥运会、三届世界杯,还有亚运会、全运会以及各个项目的世界锦标赛,日常主要负责中超联赛和CBA联赛的采访。如果说哪次采访印象最深,应该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那次我一个人在南非“孤军奋战”了38天的时间,尤其是在开普敦半决赛之后偶遇了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于是一次专访就这样幸运的到来了。有时候记者的工作和运动员一样,不仅需要努力,也需要运气。

寄语:记者节到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学弟学妹们可以加入这个行列,像我一样,在采访中度过自己的每一个记者节,更希望大家可以一直怀揣新闻理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

朱丹

北京体育大学2003级新闻专业校友

中央电视台亚太总站香港站负责人

记者是一份需要动力、毅力、勇气的职业,因为在面对每一个新闻事件和新闻线索时,都必须探索追究到底,只要有一份希望,都不能放弃,因为你身上肩负的是让更多人知道真相的责任。记者这份职业会带你看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世界,但同时也会给你不一样的磨难和人生历练。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是在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期间,我独家专访了“被火烧的老伯的太太”,报道一夜之间成为微博热搜第一名,阅读量超过1.8亿,这条采访牵动了全中国人的心。但是这条独家采访却做得非常不易,当时一位香港老伯在地铁站被人淋了易燃品,之后点燃,浑身烧伤入院。视频在网上疯传,所有的媒体都在争相寻找这位老伯的家人,但当时的舆论环境恶劣,老伯的家人躲起来一概不敢接受采访。我到处打听,到老伯住的附近也等过,都失败了。

但我一直不肯放弃,最终在一个中间人的带领之下,以普通人的身份先见到了老伯的太太,未敢亮明身份,先聊天聊了一个小时,最终在一个公园里完成了这条独家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次我也想过放弃,好在最终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做成了这条独家采访。

寄语: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不放弃每一个机会,努力前行,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算数。

孙晓晨

北京体育大学2003级新闻专业校友

《China Daily》记者

记者这个职业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求职方向,如果你喜欢跟人交流、喜欢去新的地方、对了解别人的故事感兴趣、不愿意被禁锢在办公格子内,那么这个职业会适合你;这份职业注定不会让你收入颇丰、腰缠万贯,也不是每一个新闻人都能实现“铁肩担道义”的崇高新闻理想,但这个职业会让你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带来改变的满足感,会让你了解人的更多面,会帮你理解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帮你成为一个更有责任心、适应能力更强、内心更丰富的人。

个人印象最深刻的采访经历是2016年独自代表报社远赴巴西里约采访2016年夏季奥运会。奥运会两周赛期、前后约20天的采访经历是对一个体育记者脑力、体力、适应力和工作效率的终极考验,前期的策划筹备和赛时的执行同等重要,挖掘选题深度、联系独家采访和应对突发情况都是这个期间要面对的挑战。完成一次奥运会的采访会帮助一名体育记者把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寄语: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保持对体育和新闻的热情,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希望你们闲不住、坚持体育锻炼,希望你们能把体育大学的阳光活力带到将来的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不惧挑战、不断走上自己职业生涯更高的竞技场。

付政浩

北京体育大学2006级新闻专业校友

盛意体育副总裁

体育大生意副主编兼内容总监

记者被赋予了很多崇高的使命和期许,李大钊先生曾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抛开这些过誉,真正的好记者唯有放下身段、吃苦耐劳、扎根一线,才有可能获得真相。在和谐社会中,记者时刻要把控好平衡的艺术。既要怀揣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敢于针砭时弊的决心,又能敲出冷静理智的文字,在黑暗中仍能传递鼓舞前行的正能量。

回想多年的从业经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一次次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我习惯性地称之为“吃透情报”。从老记者处、网络、图书馆查阅翻找各种资料,努力事先吃透采访对象的履历、背景、性格、成就以及其所处行业的现状,你才能在采访一开始就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进而赢得采访对象的认可和尊重,最终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成为朋友。

寄语: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记者手中的笔一定要客观公正。

素材来源 | 校友会

文字撰写|杨霄霄

校对监制|秦培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