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毕节百里杜鹃:走出生态扶贫的“锦星路”

2020-11-08新闻21

深秋时节,走进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锦星村,连绵起伏的山峦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护林员王国友吃过午饭,拿上弯刀,出门巡山。“虽然秋冬不是火灾高发季节,但是麻痹大意不得。”王国友说,满山的林子是全村人的宝贝。

百里杜鹃锦星村山林秋色(无人机照片)

曾经,王国友是村里的贫困户。“我左眼小时候受伤再也看不见亮,视力不好,儿媳妇长期生病,一家人就靠儿子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国友说,“现在做护林员,每个月工资800元钱,收入稳定。”

如今在锦星村,有16名贫困群众像王国友一样成为了护林员,有了稳定收入。部分群众还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林下经济,摘掉了贫困帽子。

依托生态脱贫致富,这在以前,王国友想都不敢想。

锦星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中,几个村民组散落在沟槽里。“上世纪末,山上不得几棵树,最怕每年的雨季。大雨一来,洪水夹着沙石从山上冲下来,冲毁庄稼,冲垮房屋。”回忆以前的村貌,村党支部书记杨少荣低下了头。

护林员巡林护林

不种树,锦星村就不得出路。2000年,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力度,杨少荣立即组织村民绿化造林,并大胆创新,打破组与组、户与户的界限,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群众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和实施退耕还林,群众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树木清理枯枝

苗木运输折损和运输成本过高,杨少荣就到县林业局购来马尾松种子,自己掏钱雇人挖岩灰做营养坨育苗,成功育苗20多万株,全部无偿发放给大家种植。

寒来暑往十几年,锦星村群众共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柳杉、华山松、马尾松等树苗3000多亩,全村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头披上了绿装。“加上1700多亩天然林和后来退耕还林的3452亩林地,目前锦星村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5.37%。”看着漫山遍野的绿色,杨少荣高兴地说。

山坡上新种下的金钱松

“土地退耕还林了,解放了劳动力,青壮年都纷纷外出务工,群众收入节节攀高。”杨少荣说,在家的群众就在林下种魔芋、种洋芋,养牛、养蜂,收入比过去种地不知强了多少倍。

让全村群众更高兴的是,2017年退耕还林的3452亩林地由一家公司负责实施,种的全是金钱松,这种树全身都是宝,木材经济价值较高,种子可榨油,皮和根可入药,8年后即可见效益。“到时候我们又有了一个收入来源。”王国友说。

绿色荡漾的村落

如今,锦星村8250亩林子价值超过7000万元,全村人均高达52000元。“光是生态就给我们村带来了60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让我们村成功去除了‘空壳村’的称号。全村贫困群众享受生态红利,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与外出务工相结合,摘掉了贫困帽子,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200多元。”杨少荣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汪瑞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天眼新闻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