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运河9处遗址获重要考古成果

2020-11-08新闻28

如何保护好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关系到北京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昨日,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强大运河(北京段)的文保力度,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开展大运河的历史挖掘,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大运河这张历史金名片。

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对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万平方米,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在探索大运河与北京老城渊源方面成绩斐然。文物工作者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文物部门还开展了多项考古调查。其中,发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发现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遗址,这是在大运河北京段首次发现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张家湾发现的善人桥遗址,保存有“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的题刻,与相距1.4公里的大运河通运桥题刻内容完全一致。

在汉代路县故城考古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局部城墙、城壕和城内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部和东南部遗址区,面积约3.6万平方米,初步掌握了路县故城城址的范围、形制、构成、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等;在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炼渣、炉壁残块等冶铸遗物,这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遗存,为研究汉代路城地区手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主题为“行走运河,赋能小康”,突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出八大板块39项主题活动,包括文艺创作、公众参与、文体融合、非遗活动、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讲座活动等。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考古#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