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仅示范种植成功了,而且从技术上突破了在上海只能种一季春番茄的季节限制,今后在云南春秋两季都能种植哲优番茄,这里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在云南普洱市,哀牢和无量两山之间,横卧着一座静谧的小县城,那就是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的镇沅县。近日,在县城一隅的连栋温室大棚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打破了平时的宁静。原来,今年“远嫁”到这里的上海金奖大番茄到了成熟采摘期,当地农民们正忙着把一只只诱人的大番茄采收入箩,再经过分拣、包装一批批运出基地。
“这说明,我们不仅示范种植成功了,而且从技术上突破了在上海只能种一季春番茄的季节限制,今后在云南春秋两季都能种植哲优番茄,这里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作为上海援滇干部,镇沅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迪告诉记者,他们说的“金奖大番茄”,就是从上海金山移民到普洱镇沅、连续三年获上海地产西红柿品鉴评优会金奖的“哲优”大番茄。
只见,在大棚里,粗壮结实的藤蔓上,挂满了红绿相间的大番茄,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诱人,咬上一口,爆瓤多汁,酸甜可口的味道让品尝者赞叹不已,都说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云南种出来的番茄卖相真好,在上海,很难种出品相这么好又口感特佳的秋季番茄!”最近再次踏上云南镇沅土地的上海哲优果蔬合作社技术主管王剑峰情不自禁地点评起来。
原来,今年,金山为发挥自身农业特色优势,提高普洱市帮扶县农业科技水平和产业附加值,首次统一派出援滇农技人才,指导两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展金山优质蔬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其中,镇沅县恩乐镇优质绿色番茄标准化种植示范项目,积极引进上海富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浦粉1号”、“鲜桃3号”等五个优良番茄品种,依托上海农科院园艺所技术支持,生产全程采用有机施肥、节水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农业种植技术,自然成熟的番茄皮薄汁多、风味浓郁,在镇沅县10月17日消费扶贫活动现场被抢购一空,受到云南消费者欢迎。
“这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有利于种植水果番茄,但大部分农民墨守传统种植习惯,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经济效益并不高。”金山区援滇农业专家翁永刚中肯地介绍道。头顶烈日,肤色黝黑,双脚沾满泥土,仔细察看番茄长势……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引进到镇沅县试种的4亩秋番茄目前已进入成熟采摘期,不仅绿色生态,且产量高、品质优,检测出的糖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都十分喜人。据初步测算,示范项目亩产量约3.8吨,亩产值可达3.6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依托上海种源农业优势,把优质品种“移民”到镇沅;在管理上“精耕细作”,把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移植”到镇沅;攻克技术难题,把先进农业技术“嫁接”到镇沅——金山区输出的这“三板斧”,有望帮助镇沅县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普洱是古代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必经之地,镇沅县由于山高路远、丛林草莽,很少有企业在此进行产业投资。“我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太现实,更多还是要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依靠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张迪坦言。
古茶坊公司是镇沅当地一家农特产品龙头企业,依靠自身渠道优势,借助上海哲优的品牌优势,联合打通产销一体产业链,目前两家企业合作生产的大番茄正在云南、上海两地同步上市,销售情况非常好。
产业合作的“钱”景,正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原本主要开展桑蚕种养殖、香菌种植、林化加工等业务,董事长吴启贤听说镇沅县正在开展沪滇农业产业合作项目后,专程来到项目示范基地考察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位于者东镇的600亩流转土地腾出,转型发展大番茄等优质果蔬产业。上海一亩田有机农业公司专注于有机农业开发和智慧农业相关服务,云南镇沅“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公司“成为美好生活的管家”理念完全契合,公司计划明年初投资普洱镇沅县,开展“小皇冠”精品西瓜、优质番茄等健康生态农产品的种植及营销,目前正在推进企业注册落地、种植基地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打造示范平台,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真正实现两地产业合作的初衷和合作交流的目的。”金山区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奚朝阳介绍说,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镇沅县正在涌现一批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热爱农业,用新的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作用,让更多农民驶上了产业脱贫和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镇沅县严格把关产业合作协议、就业协议,劳务用工名单等资料;在土地平整、搭架绑蔓、施肥除草、番茄采收等劳务用工中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专门建立卡户用工和带贫人口相关档案材料。同时,在资金使用中,全程把控支付记录、资金凭证,坚持节约审慎原则,严格规范财务行为。”金山区挂职镇沅的县扶贫办副主任沈健对项目规范管理有着全面认识。
“番茄收完后,你们还要种什么?我想继续来你们这儿打工。”已经在项目基地连续工作3个月的恩乐镇勤劳村仰别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唐芬说道。据了解,镇沅县农业产业合作项目注重发挥带贫作用,与5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就业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先后吸纳周边村组富余劳动力25人。
者东镇马邓村则有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赵菊是农科局下属恩乐农场职工,2011年开始农场改制过渡期每月仅有500元固定收入,平时在县城农贸市场做清洁工维持生计。通过在项目基地务工,不仅每月增加了700-8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如今,她再也不用为在昆明上大学的女儿学费发愁了。在她的带领下,农场提前退岗职工纷纷加入进来,试种起了来自上海的大番茄,自力更生脱贫增收的愿望更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