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很多寺院进门就是天王殿,为何弥勒坐中间,还跟一位神将背靠背?

2020-11-07新闻12

很多喜欢旅游的朋友,除了逛一逛祖国的山川秀水,多半应该会对古老的文明底蕴感兴趣。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东方文化万法归一,包容万有的特质。

每一个古老的存在,都会有很多复杂的内容。每当我们屹立在古人的造物之前,除了会感叹古人的智慧之外,可能还会对古人的创造过程叹为观止。

佛教历经无数春秋的发展,从主观走向客观,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个宏大的历史体系呈现在我们面前。

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疑问。哪怕是最精通佛法的高僧,也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

本文咱们着重探讨三个问题。很多寺院入门为什么是天王殿,天王殿中为什么会供奉弥勒,弥勒背后的那位将军又是何方神圣?

自古至今,佛教总体不外乎禅净二宗。通俗解释,禅宗主要修现世,净土宗更注重来世。

但这也只是宋代以前的差别,现在两家从高度上已经趋于一致。修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这一世的努力,几乎不可能实现。需要多世的积累和诸多因缘际会。

所以,来世成为了一个修行的终点站,被佛弟子看得异常重要。

于是乎,一位菩萨变成了主角。便是未来即将成佛的弥勒菩萨。

寺院入口供奉弥勒菩萨,意味着,他是未来距离世间最近的一位佛。

弥勒菩萨的形象总是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给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感官。

实际上,弥勒菩萨有千万种化身,而这种形象只是其中之一。但为什么世人要单独供奉这种形象?

这里还要从历史长河中寻找真相。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后梁。当时,有一位和尚叫做契此。为人幽默和善、乐观包容,非常受到人们的爱戴。

而这位契此和尚的形象就是身宽体胖,手提布袋,从来不会对人冷脸。布袋能容纳很多东西,但从来不曾有人见他取出过东西。

所以,契此又称为布袋和尚,在民间传说中有了进财的象征。比如,日本就将其作为福神之一。

但布袋和尚的形象为什么会定义为弥勒呢?

因为契此和尚圆寂之前,曾留下四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由此,布袋和尚是弥勒化身的传说经久流传,其形象也成为了弥勒菩萨在世间的象征。

除了这种大肚弥勒的形象之前,有些寺庙也会供奉天冠弥勒,也是其中的一个化身形象。

那么供奉弥勒菩萨的大殿为什么叫天王殿,而不是叫弥勒殿?

实际上,天王殿的存在是一种有争议的传统。民国时期,印光大师在《灵岩山寺重修弥勒楼阁功德碑记》中,明确提过这个问题。

印光大师认为,天王殿应该称为弥勒楼阁,不应该以客居身份供奉于天王殿,这样应该有失敬意。但这种呼声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后世依然如故。

但也有些寺院修正了弥勒菩萨的形象,为其加上了五佛冠,以证实弥勒菩萨现在于兜率天宫说法。

传统这种东西并无对错,被世人共同认可便是传统。既然弥勒菩萨是和善乐观的象征,应该对这种细枝末节不会在意。

天王殿中除了供奉弥勒菩萨、四大天王之外,弥勒菩萨的背后还有一位神将。

如果没有导游,很少有游客能搞明白到底是谁。

这位菩萨叫做韦陀菩萨,也称韦陀天尊。在《封神演义》中,就有以这位菩萨为原型定制的人物。

也就是在封神之后,七个肉身成圣的阐教弟子之一。玉虚宫十二仙道行天尊的弟子,后来皈依了佛门。

其实,韦陀菩萨本身就是佛门中的一位,而且跟释迦牟尼佛的因缘很深。

诸多寺庙将韦陀菩萨供奉在天王殿中,有两个原因。

代表着寺院的规格。与其曾经发下的誓愿有关。

韦陀菩萨在久远的过去,曾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立下誓愿要护持999尊佛出世后,成为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位佛——楼至佛。

佛教的每一个大劫(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都有千佛出世。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劫为贤劫,已经现世了四位佛。

分别为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这代表着四个佛的世纪,而当释迦牟尼佛的世纪结束之后,贤劫第五位佛弥勒就会降世,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

所以,韦陀菩萨想要成佛还有很久远的时光。作为护法,其职责为护法安僧,护持诸佛出世。被供奉在寺院入口处的天王殿,也是为了纪念其宏大的誓愿。

同时,韦陀菩萨的形象也代表着寺院的规格。

若韦陀菩萨将降魔杵扛肩,表示为大寺,可招待云游僧吃住三天;

若韦陀菩萨将降魔杵平端,表示为中寺,可招待云游僧吃住一天;

若韦陀菩萨将降魔杵杵地,表示为小寺,无能力招待云游僧吃住。

#宗教信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