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作家】来看武志元、焦永东所作美文

2020-11-07新闻12

原标题:【作家】来看武志元、焦永东所作美文

这个秋天,我们与文学同行

这个秋天,霜叶红了。

这个秋天,我们与文学同行,一场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旅行,不经意间,在道家塬的山梁沟峁之间铺陈。

“记住乡愁. 归去来兮”,这个主题催生了文人学子的情思。我们本想仅仅立足于山背后农家书屋和旭琎书院,通过读书、用书、写书在全民阅读活动中激起一泓涟漪,不料却荡成了波澜。

从道家塬到阻厉河畔,从会师楼下到千里陇原,从神州华夏到天涯海角。以新庄镇游子为主的同行者,与乡愁同行,与文学同行。士农工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留学生、博士教授,学者专家哼着一个调儿,行走在归去来兮的路上。从50 后,一直到00 后,128 名作者,270 篇稿件,通过诗歌、散文、民俗方志, 抒写乡愁,讴歌故土,情真意切,回肠荡气。这其中既有全国著名作家的眷顾,也有初始提笔的青涩写手,特别是道塬好几位90 、00 后作者的文章,让我们眼前一亮,未来可期。

这种“乡愁”的点状辐射远远超出了主办方的心理预期。更出人意料的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平先生闻知此事,欣然为本次征文的结集印行题写了“乡韵”书名。在文学不再是时尚,手机占据着眼球的今天,有如此深情而又执着的同行者,我们不再孤单。

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上,著名文化学者、蟹派文化艺术创始人严学章先生从北京飞来为我们助阵,国家一级演员王庆新、李宝东,著名艺术家安福学、李东方、杜鹃等将与白银嘉乐年华锅庄艺术团一道义务为我们献艺,真是大咖众多,群贤毕至。还有中央、省市众多媒体的鼓与呼,这在深山僻壤的道家塬的的确确是一道精神大餐和艺术盛宴。

山背后何幸,旭琎书院何幸!有这样阵容的同行者,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乡愁的力量,文学艺术的力量和读书的力量。

一叶知秋,又见霜叶红,西风拂面,几度乡愁袭。

一次笔会,为一种情怀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叙事平台,承载了多少道塬游子的思乡情结。为了生活,他们被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创业打拼的漂泊感怀和疲惫落寞,每一个人都需要一种倾诉的情感端口。他们出门在外看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风景,回家又感受到了故土萎缩的寂寞。在这个温饱已解决得差不多的年代,他们最需要的已不是物质,而是心灵的慰藉。而正是有这些阅历的作者用自己柔韧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才情支撑,酣畅淋漓地向故乡倾诉、与灵魂对话。他们既有对诗意温馨的田园往事的眷恋,也有对乡村文化式微的叹惋,更有对乡村振兴号角擂响的企盼。在众声喧哗浮躁的当下,这是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清纯。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塬这个会宁的“西北乡”就是我们的“高密东北乡”,就是费孝通笔下的“江村”。

呵,秋已深,人盼归。多少游子征途老,多少青山渐白头。

乡愁呵乡愁!乡愁其实就是出了远门的人在寻找回家的路。万一你迷了路,问道道塬,用不着导航,用不着百度,你就沿着那条曾经商贾云集、驼铃声声的古道往西、往西、再往西,你就沿着那条曾经学子出山、逶迤不群的官道往西、往西、再往西,你就沿着如今的万亩杏林往西、往西、再往西,在这条铺满红叶和黄叶的路上,你会踩出那吱吱呀呀的熟悉而又亲切的声响,在这条路上,有妈妈的味道、有热腾腾的土炕、有忽闪忽闪的豆点儿大的油灯,还有那座老堡子、那座“归去来兮”亭,还有妈妈炊烟里的杂面搅团,抑或是你最想吃的洋芋臊子面。

一座文化广场,投入逾百万;一座旭琎书院,投入近百万。多亏了那些热心公益、热爱文化的同行者,多亏了这块文化根脉比较深厚的热土!他们的名字,必将镌刻在山背后农家书屋和旭琎书院的心理丰碑上!

这也是文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爱心的力量、民间的力量!

这个秋天,霜叶红了。

这个秋天,我们与文学同行。

回望历史,文学是最可靠的朋友,文学是悠悠岁月的记录,文学能把图腾铸成不朽!

道家塬不大,山背后无名。借着这次笔会的势能,让我们展开穿越的翅膀,给道塬的亘古构思一个神秘的靶向,来一次抛砖引玉。

远在8000 万年前的那个沧海桑田的夜晚,造物主先是隆起了青藏高原,隆起了8000 多米的喜马拉雅,还有那青青祈连、巍巍马啣……

于是在陇上,西海隐去,道塬抬升,北辟杨赵川,南斧武家沟。从此,那一望无际的海变成了一座座一望无际的山……

我常常在寻思,当年那碧波万顷的西海,究竟去哪儿啦?莫非是他出关川,经乌兰,借道黄河与东海龙王幽会去了?

这西海真的去了!留下了道塬,留下了苍茫与孤独,留下了厚重与涅槃,留下了神奇的黑池灵湫与大小鸳鸯池……

于是,我们似乎看到王母娘娘从昆仑山驾着祥云飘然而来,在黑池灵湫洗了把脸,然后东望崆峒直奔泾川回山而去。

于是,我们拨开那360 万年的沉积层,聆听泉坪猛犸象叩击大地的脚步声。

于是,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端详那5000 年的夹层中窠立台、牛门洞的先民们捧着陶罐,泉坪汲水,鹿儿塬牧鹿,经历了汉唐之强、宋明之富……

于是,700 年前魂牵梦绕的洪洞“大槐树”,迁徙演绎成了武家沟那棵被奉为“榆爷”的图腾。

于是,随夫随父戍边屯田的金陵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生发了剪不断的乡愁,耍不完的旱船,唱不尽的秧歌。

于是,先民们刀耕火种,传宗接代,筑就了一座座烽燧、一座座卫所,一座座寺庙、一座座堡寨,铸就了对国泰民安的祈祷与守望。

梦幻与穿越就到此为止吧。1936 年,同样是深秋,那支被叫做红军的队伍在这里匆匆走了一夜,然后向北而去。

而眼下,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状元县”里的“状元乡”,难道就与其没有关联吗?

以上等等构成了道塬的文笔富矿,需要我们用史家的视角,文学的观照,去挖掘,去让她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这个秋天,霜叶红了。

这个秋天,我们还需继续与文学同行,我们在做一场近乎苦旅似的文化修行。

秋天的星空总是令人仰望,秋天的果实总是让人陶醉。

总有远方让人奔赴,总有梦想让人神往。2000 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而山背后农家书屋和旭琎书院要做的正是这件事。

愿年年秋风起时,有我们如约以赴的脚步!

注:本文是作者在“记住乡愁·归去来兮”西海道家塬金秋笔会上的致辞。

千秋而下两宰相

秦桧如果不是人品太差,他一定是天下读书人学习的楷模。

宋徽宗政和五年,秦桧通过殿试,秀出班行,得中探花。他博学多才,书法精到。因为早年为官清正,深得皇帝赵佶赏识,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往来公文。就在这期间,秦桧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公文格式不一,字体繁杂,便利用公务之暇,摸索一种适合公务员写作的字体,经过潜心研究,他在仿照皇帝赵佶“瘦金体”字形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规范,简便易学。

秦桧先是用自己创作的新字体誊写公文。徽宗看后很满意这种文字,旨令秦桧将其书写成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公文书写以此为准。这一措施很快得到推广普及,及至今日依然是我们印刷应用最广泛的“宋体”字体。仅凭此一点,秦桧就该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魅力的书法家之一,所创作的字体与王羲之、颜真卿一样独领风骚,称曰“秦体”了。况且既中三甲其文章也肯定超凡脱俗。但是,就因为他文品虽佳,而人品极坏,才因人废名,把绝好的才学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北宋末年,金军进犯,秦桧曾主张抗战,反对割地求和。“靖康之难”发生,他与徽、钦二帝被金军俘掳北去。就在敌营,他屈膝投降,不久被放归南朝。回南宋后,秦桧施展各种手段取得高宗信任,主宰朝政。他与皇帝赵构偏安一隅,不思复国,为保眼前利益,压制抗金舆论;苛捐杂税,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绍兴十年,金国大举南侵,欲灭南宋,岳飞等爱国将领英勇抗击,连连奏捷。随着形势转变,岳飞、韩世忠等奋勇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大宋恢复旧山河的曙光已经再现。这时候的秦桧知道山河一统,徽、钦迎归,自己投降金国,贪图享乐的罪恶也昭然若揭,便怂恿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迫令班师,还置国家利益与不顾,解除了韩、岳等大将军权,与敌求和称臣,并诬陷岳飞谋反,杀害于风波亭,彻底斩断了南宋重振山河的命脉。虽然孝宗登基后即为屈死的岳飞父子平反昭雪,然南宋已被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折腾得无力复兴了。以至七百年后,有位秦姓学士经过杭州西湖时,无不惭愧的呤叹道:自从宋后少名桧,我过岳坟愧姓秦!

秦桧百年后,南宋又出了一位声名赫赫的状元宰相。然这位“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与秦桧的处世为官形成了鲜明对照。

宋理宗宝祐四年,开科选士,二十一岁的贡士文天祥会试通过初选,殿试时带病答卷,列名第七。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慧眼识珠,认为文卷“议论卓绝,合乎古圣今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为治国安邦之人才”。亲临集英殿阅卷的理宗赵昀也颔首称赞,钦点为一甲第一名。

状元及第的文天祥,先在地方任职,他实行宽惠政策,尽力集资建立“便民库”以救济百姓;鼓励人民收拾元军不断蹂躏的破败局面,治下百姓对其极为拥护。但由于奸权当道,他曾一度辞官赋闲。咸淳十年(公元1274 年),元军攻入江南,国难当头,文官出身的文天祥响应太皇太后号召,把母亲妻儿送到弟弟处赡养,捐出全部家财,征募义勇之士起兵勤王。德祐二年(1276 年)正月,蒙古铁骑合围都城临安,宋朝文武大半投降逃跑,文天祥临危受命,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一面整顿兵马抗战,一面只身赴元营谈判,元军将他扣留,迫其投降,他严词拒绝,寻机脱逃。历经千辛万苦回朝后,积极要求改革弊政,通言路,从众谋,亲君子,远小人,加强地方力量抵御外侮。但此时主持朝政的丞相陈宜中策划议降,他的主张难以落实。祥兴元年(1278 年),作为抗元统帅的文天祥在广州五坡岭与敌激战时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落入敌手的文天祥被押到广州,担任攻宋统帅的南宋降将张弘范费尽口舌劝其降元,并强迫他写信招降部下,他将《过零丁洋》诗抄写给张,表明赤胆忠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政府见他不屈服,于至元十六年(1279 年)十月被押到大都,到至元十九年腊月遇害,一共囚了三年两个月。这期间,元主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并许以丞相之职,他不为所动;再是被俘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说,他抱定“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君降臣不降”。元人见他坚贞不屈,便打入地牢酷刑折磨,并将俘获的妻子和仅生存两女押入地牢,当其面百般凌辱,企图软化他的意志。文天祥痛断肝肠,但义无反顾,只给妻女留下“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的悲叹!可以说文天祥三年牢狱经受的考验之严峻,意志之坚定,敌人等待屈服的时间之长都世所罕见。

至元十九年腊月初九,文天祥神态自若走向刑场。监斩官钦其忠烈,再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他泼墨留下《绝命词》: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一言未发,从容赴死,终年四十七岁。

状元及第,文天祥用的是惮尽治闻的文格。

柴市殉国,文天祥则用荡气回肠的文格完美了千古不朽的人格!

当我阅读八百年前这两位文人宰相不同的人生格局,感慨万千:一个生前迁兰变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却遗臭万年;一个生前为国为民,遭受说不尽的苦难,死后却流芳百世。孰轻孰重?后人固然各有各的评判。另一位不屈而死的宋遗臣谢枋得曾说过,“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枯荣无百年”,是的,活人容易,做人却难,成仁取义,的确不易!

来源: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

编辑:安晓琴

审核:曾朝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