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决胜高质量脱贫攻坚战——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1-07新闻1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脱贫攻坚又一年。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我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2014年以来,全市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9.5821亿元、扶贫专项资金365.69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2.9005亿元,精准落实扶贫政策,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在全省首批摘帽,145个贫困村退出,5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高质量完成266个贫困村退出、4.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2018年,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顺利摘帽,215个贫困村退出,4.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县全域摘帽。2019年,剩余194个贫困村退出、剩余2.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0年,按照“战疫”、战贫两不误的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我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决战贫困 上下同心强力攻坚

10月20日一大早,前锋区大佛寺街道苏寨村第一书记刘伟明就忙碌起村委的各项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坚持吃住在村,想方设法解民忧、办实事、促脱贫,心甘情愿为老百姓当“牛”做“马”。

同一时间,邻水县观音桥镇六合寨村的村民谢世贤正在自家的养猪场里忙碌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发展了养殖业,不仅于2016年实现脱贫,去年他家收入超过了10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还会有所增加。“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我干活浑身都是劲。”谢世贤说。

类似的脱贫攻坚镜头,在我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收官之役必须保持决战之势。中央、省委、市委发出了总攻号令。

闻令而动,强力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市上下尽锐出战,再向贫困发起猛攻。派出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第一书记”1194人,组建驻村工作组820个,派出帮扶干部5.08万余人,实现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同时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制定出台《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十六条措施》《干部选任双向激励办法》等文件,受各级表彰表扬的先进集体1260个、先进个人4642人,提拔重用扶贫干部1421人,有效激发全市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脱贫攻坚不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合唱”。我市坚持全市动员、上下联动,形成社会用力帮、干部齐心做的攻坚态势。依托商务部、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等20个国家、省级单位定点帮扶,积极争取项目、政策、资金,助推广安脱贫奔康。同时,我市积极动员引导规模企业开展企县、企村合作帮扶,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全市上下齐心,凝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精准施策

打造脱贫攻坚“广安样本”

“自从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我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说起搬迁后的生活,岳池县嘉陵乡了解庵村村民叶群芳满脸笑容。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务工、看家两不误。”前锋区桂兴镇桂花村村民谭武金对现在的生活心满意足。

“帮扶干部为我送来了种子和化肥,还教我如何种花椒,成功帮我种植了近3亩花椒地。对以后的生活,我十分有信心。”武胜县万善镇茶山村村民蒋中立言语中满是感激。

……

像叶群芳、蒋中立一样,越来越多的群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变化。这些年,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等脱贫攻坚项目,我市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全市干部群众用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准脱贫的“广安经验”——

广安市地处秦巴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市坚持精准施策,聚焦生态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我市村村通硬化路、户户通便民路,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市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3248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063套,土坯房整治30546套,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物质条件提升了,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文明新风培育,创建省级“四好村”160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493个,评选脱贫先进典型、“洁美文明户”等5万余户,全面实现所有贫困村有文化室、所有贫困户通广播电视信号,让大家物资、精神得到“双满足”。

积极探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市结合提前解决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实际,通过布局、优化长效脱贫产业,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发展,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融合发展。

“我们依托小平故里、华蓥山、铜锣山等精品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带,辐射周边村落及交通沿线,形成协兴园区东环线—牌坊新村、华蓥市天池—华龙、邻水县观音—柑子、武胜县白坪—飞龙等8大示范带,带动区域内发展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建玲表示。

贫困群众通过手工艺品制作、导游服务、土地资源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截至目前,全市乡村旅游产业规划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50个,覆盖贫困人口16.5万人。

同时,围绕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为总抓手,突出广安龙安柚、邻水脐橙、广安蜜梨“三大拳头”产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延长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广安成立鑫农公司市场化运营龙安柚产业,继续实施扩面提质工程,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广安蜜梨基地釆用承租返包、借地还园、合作经营、五五分成等多种方式,带动周边5000余户贫困群众年增收达3至5万元。

站在2020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们相信,广安的明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前锋记者站 兰林前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琴)

编辑:李玉朗

#扶贫#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