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产队的故事(连载11)

2020-11-07新闻10

虽然,已经不多出门,但是,每当生产队里分棉花的时候,奶奶,挪动她的小脚,还是会早早来到棉花仓库门口等候。

扎着大辫子的姑姑,粘了一身洁白,分好几趟,才把没有脱籽的棉花包背回家。每一包,都沉甸甸的。

有了棉花,奶奶一下年轻了许多。她把纺花车搬到当院里,擦洗干净,转动纺轮,听那熟悉的响声,嗡嗡嗡——嗡嗡嗡——好像群蜂飞家中。我和弟弟也一直在院子里飞舞,奶奶笑了。

第二天,姑姑到生产队里借来了架子车,拉上籽棉,奶奶也坐上去,到十里外的镇上去,脱掉棉籽,弹棉成花。回来时候,已经很晚,姑姑拉的车上,一半是棉花,一半是棉籽。棉花如雪,松软洁白,掂一掂,像空气一般,差点把我和弟弟轻松了一个大跟斗!掂那棉籽,更加沉重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就是纺花车的嗡嗡声和织布机的咔咔声。小家小院的这种境况,70后们多少会有点印象,80后就基本上没有感觉了。但你学历史,一定会知道1942年陕北大生产运动,当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陕北军民一起纺花织布,赶制棉衣,据说毛主席周总理都参加了。

那年那月,纺花织布,为全家人做衣做鞋,对于奶奶,对于那个时代,那个光景,却是她们一辈子必须做的事情。

一辈子,用针用线,要让全家人夏能蔽体,冬有鞋袜,需要多少个日日夜夜,需要多少次针扎线引

奶奶说:月奶奶,黄巴巴,嫂织布,娘纺花,大妹缠线穗,小妹接线头,喜鹊盈门叫,青烟绕树梢——她最喜欢这种日子,这日子叫红火——

奶奶说:她给八路军做过军鞋。1948年,八路军从这里过,要到南阳去,要打襄阳。上面有交代,八路军需要军鞋,十天期限,越快越好。奶奶没有说话,熬了十天十夜,做成十双新鞋。

奶奶说:八路军没有让她白忙,奖励她十斗小米。

奶奶手里的针尖尖的,奶奶手中的线长长的——奶奶,把她的腿盘起,把她的小脚压在腿弯儿,摇动纺花车,又开始为我们全家纺花织布了——

#文字笑话#笑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