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自制食品。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制的食品非常安全。然而,这些自制食品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看自制食品中会隐藏哪些风险。
1.毒蘑菇:警惕肝损型中毒的“假愈期”
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其毒性成分不同,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常见的有胃肠炎型中毒,肝损伤型中毒,神经、精神型中毒,溶血型中毒等。
毒蘑菇中毒必须要警惕“假愈期”!在急性肝损型毒蘑菇中毒的病程中,患者常在早期胃肠道症状好转后,不再有明显的中毒症状,患者自觉康复,这段时期一般会持续1-2天,医学上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通常会让人忽视病情,错过最佳救治时期。
2.“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警惕米酵菌酸中毒
“酸汤子”是一种以玉米面为原料,经水磨发酵后做成的粗面条状的酵米面食品。
夏秋季节制作的发酵米面制品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可产生致命性的米酵菌酸,经过高温煮沸并不会破坏其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病死率超过50%。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米酵菌酸中毒,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3.未煮熟的豆角:警惕皂甙进入人体后引起呕吐、腹泻
未煮熟的豆角中含有皂甙和植物凝集素。这两种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集体食堂供餐,由于锅大菜量多,炒豆角时可能由于受热不均匀,豆角未全部熟透,导致进食后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4.自制豆豉等发酵类豆制品:警惕肉毒毒素中毒
以自制豆豉为例,豆豉的制作过程需要将黄豆煮熟后,经发酵、晾晒、爆炒等加工程序制成。如果豆豉在制作过程中,受到肉毒梭菌芽胞污染,容易产生肉毒毒素。倘若后期不加热,未破坏肉毒毒素,就容易引起肉毒毒素中毒。
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在20~25℃易形成芽胞。肉毒梭菌芽胞在厌氧的环境下成为繁殖体,易形成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可导致运动神经麻痹、如走路不稳、四肢麻木;眼部肌肉麻痹,如视力模糊等。
5.腌制时间较短的蔬菜:警惕亚硝酸盐中毒
刚腌制不久的蔬菜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12%、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可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急剧增高。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口唇、指甲等部位青紫等中毒症状。
6.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同时水分活度较大的食品:警惕孳生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等细菌
除了上述食品,还有一些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同时水分活度较大的食品,如熟制的肉类、凉皮或米饭,如果储存或加工方式不当,容易孳生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等细菌,从而出现上吐下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既然自制食品这么危险,咱就不吃了吗?大可不必。
在此,特意提醒大家,自制食品要注意选好食材、合理储存、烧熟煮透,尽量规避其中的潜在风险。
END
审核: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