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讲究穿着的古代人 古人在穿着上有何讲究?

2020-07-22知识13

古代人服装穿着的历史 上古传说把衣服的发明归功于黄帝。《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实际上,衣服的出现要早得多。我们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发现了骨针,从而可以知道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10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过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20~30根的细葛布和每平方厘米经纬各有40~50根的绢。那时的人们一定也穿衣服了,只不过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罢了。商周时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后世称为蔽膝。华夏族的习俗是束发的,发髻要用笄别住。商代遗址中出土过许多骨质的发笄。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以带束腰。而胡人的服饰是短衣窄袖,左衽长裤,革带皮靴。赵武灵王把胡服引进中原,这对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族服装的变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古人穿衣服有啥讲究? 中国古人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古代的服饰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它是用以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着装要求。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意思是:帽子必须要戴正,纽扣必须要系整齐,穿的袜子和鞋要不大不小,正合脚。这是古人对着装的讲究,这里的讲究并不是要你穿多好的衣服,而是要你穿的整齐,不管衣服材质的好坏,我们都可以把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着装要求。这句话出自: 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2113其中就有“冠必正5261,纽必结,袜4102与履,俱紧切”的着装要求出自弟子规。1653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扩展资料:《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都说古人比今人会穿衣,中国古人穿衣有什么讲究? 既然你提到冲锋衣的颜色,那咱们就拿颜色说说。古代人穿衣服颜色是很有讲究的,往大了说跟地位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按照阴阳五行来说,黄色代表代表黄土的颜色,代表土地的占有者,天下的统治者。所以只有帝王才能穿黄色衣服,所用之物也都用‘黄’来称呼,皇帝的衣服叫黄袍,贴得告示叫皇榜等。官吏们的朝服这则以品来定,一般三品以上着紫色朝服,四品着深红色,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服杂彩”(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规定,可见古代平民的服装是不能施彩的,未仕者皆穿白衣,故“白衣”成为没有功名的平民的代称。古代女子穿着讲究什么?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百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度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专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月华裙是一种色彩缤纷的裙子,仿佛月华一般动人心弦,而且高雅鲜丽,深受当时女子的青属睐。到了清末,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不能随意穿红裙子。民国时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文中说:“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

#古代服装#文化#服装特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