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51秒丨东营利津增强实施人才振兴乡村战略 推进耐盐碱农业向纵深发展

2020-11-07新闻25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6日讯 在刚刚完成收获测产的黄河三角洲首个耐盐碱麦茬花生试种基地,研发团队和合作社社员团团围坐,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布局下一步发展思路。团队由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驻东营市利津县第一书记带领中科院遗传所、青岛农业大学的研究院、泰山学者组成,去年以来,他们为解决大高村上千亩盐碱沙化土地增收难问题,首次研发试种了耐盐碱麦茬花生新品种,并获得了亩产500多斤的超计划产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精神,让大家备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发展耐盐碱农业的信心。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驻大高村第一书记孙立新向记者介绍:“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市、校合作和人才工作的优势,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加大盐碱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大做强麦茬花生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例如配套机械化的农机服务,细化产前、产中、产后产业服务体系,对花生产品进行市场化的研究开发,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这样,在花生的生产、管理、收获和果品开发全过程就形成了较为全面配套的产业体系,进而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也向组织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泰山学者夏江宝向记者介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引育并举,多引多育接地气的乡土专家,切实提升乡村一线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为乡村振兴扩面、提质和赋能做好保障。”

闪电新闻记者 陈海涛 时慧敏 利津台 刘明阳 丰永梅 孙立新 东营报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