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爱表现,却不能接受失败:孩子“争强好胜”家长要注意这3点

2020-11-07新闻26

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有些孩子,他们特别喜欢“比赛”,因为赢得“比赛”会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有的家长说“好胜不是坏事,这是进取心强的表现”。

我家老大小时候就特别“要强”,玩任何游戏都必须自己赢才行,每次奶奶爷爷都得让着他才行。

后来给孩子解释,没有任何效果,再后来就想着,孩子大点了就明白了,一直到了现在,我越发感觉孩子不自信,一点儿小事儿就哭,每次看到他为一点儿小事儿就掉眼泪,就会凶他,越凶越不自信,感觉这都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今天,学校正好大了一个专家讲座,分析的真的很透彻,我恍然大悟,有些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折射出的是家庭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争强好胜呢?

1:孩子习惯了任何事都以自己为中心。

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众星捧月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享有众多的优先权、独占权,浸泡在各种表扬和赞许声中,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占据心理优势。胜利、成功、领先,可以带来心理满足感,孩子喜欢这种感觉,但无法接受和容忍失败、落后造成的心理失衡。

2:缺少安全感。

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严厉的家教环境下,或者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会让孩子过于渴望成功,因为,成功能让孩子感到安全。

3:父母急功近利。

很多父母本身就非常贪胜惧败,急功近利,不重视过程和基础,只关注最后的结果。这样的价值观和教养方式,自然会造就孩子的争强好胜。如何引导争强好胜的孩子?

1.首先,家长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不要只在孩子“很乖、很棒、很优秀、很成功”时,才接纳孩子,要让孩子有情感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

怕输和想赢是正常的心理思维,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心态,问问自己是否会对会对孩子的一时成败斤斤计较?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家长应该教会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实例和成功榜样为例,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3. 教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

输了谁都会不开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所以不用觉得羞愧和不好意思。何况孩子还小,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情绪是不分对错的,我们要倾听和鼓励他们表达出来,不需要刻意去压制。

4.教育孩子总结经验,尝试寻找失败原因。

家长教育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眼前的失败不算什么,总结经验改变方法才能在下次赶超别人。如果孩子因为和小伙伴“比赛”输了而感到沮丧或者哭鼻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当耐心温柔地询问孩子,并且适当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去努力,争取下次成功。

5.放手让孩子多去磨练。

在日常生活中不溺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保护和照顾,生活需求总是能顺利地得到满足,一碰到些“风风雨雨”就会惊慌失措。因此应更多地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培养坚强的内心。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如果您也和我一样焦虑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

也特别感谢学校的分享,让我找到了原因,有了方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