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杰出青年医师 | 何红波:做好精神科医生并不容易,修炼和沉淀是必需的!
在精神医学的领域里,有一群愿意守护不被世人理解的“特殊群体”、并为其驱逐黑暗的“白衣天使”。“中国精神医学杰出青年医生”评选活动,让我们看到精神科医生一个个心怀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今年获得“杰出青年医师”称号这一项荣誉的何红波院长,在精神医学领域深耕了20年,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疫情中的精神援救,他看到了精神医学和大医学之间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未来精神医学努力的方向。
何红波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分会精神病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 常委兼毕业后教育工作组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精神病学分会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01
偶然邂逅精神医学,深耕20年
“我成为一名精神科医师,完全是偶然,就读这个专业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神经内科大夫。”何红波教授半开玩笑地介绍自己精神医学生涯的开端——报考的心脏介入专业竞争激烈,被调剂到了神经病学下属的神经心理科。
虽然不是主动选择,但很快,何红波教授就对神经科学和精神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精神医学和神经科学的迷人之处在于,未知领域特别多,值得扎根其中深入研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期间,他看到了国内外精神医学发展的巨大差距:“在国外,精神医学的地位和内科、儿科等传统大医学科目同等,耶鲁大学医学院给每位临床医学学生精神科安排的实习期长达4周,与心血管等重点轮转科室相当,可见他们对精神医学的高度重视。但在中国,从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到精神科医生就业后的待遇,再到医院的硬件设施,都有相当大的落差。”
故土难离,深造结束后的何红波教授回到国内,面对国内外精神医学发展的巨大落差,他将学术、科研以外的精力投注到了医学教育领域。
02
精神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是根基
在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时,何红波教授注意到,精神医学发展的核心困境在于医学教育的不重视:“5年前,全国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多人,缺口巨大。虽然近年来情况略有改善,但总体来说,精神医学高精尖人才,从体量到质量都严重不足。”
医学教育在精神医学方面的缺失,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也有所体现。何红波教授表示,他曾经带领一支精神心理救援队支援武汉,但当地的情况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到达武汉后,个别定点医院都不是很清楚心理救援队的作用。”这还是由于精神医学教育的相对缺位,导致医护人员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认识相对不足,没有意识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所幸,随着救援队工作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可了救援队的重要性,并开始主动求助。何红波教授对这段经历的总结是四个字——事在人为。
这四个字同样适用于精神医学的发展道路。结合国内外和疫情防控期间的管理经验,何红波教授认为,国内精神医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发展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对精神健康的重视,为精神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土壤;第二,医学教育对精神医学的重视,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第三,提升精神医学专科医院的硬件设施投入和建设;第四,提高综合医院对精神科的重视,改善精神医师的福利待遇;第五,规范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管理体系,增加服务体量和质量;最后,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程度。
03
成为杰出青年医生,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谈到“杰出青年医生”评选活动,何红波教授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开始加入精神医学领域,本次评选也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人才涌入,因此这个奖项既让我觉得欣喜,也让我倍感压力。但压力也能够带来动力,在专业领域继续不断学习、进步,在教学方面带动更多优秀的医学生加入精神医学行列。”
青年医师是精神医学发展的中坚力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行业先行者们的意志继承,又是后来者的领路明灯。在分享的最后,何红波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学海无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精神科医师并不容易,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相比其他专科更多、更精细。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注重综合素养的修炼和沉淀,是精神科医师的必备素质。”
文中图片由何红波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