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熙不愧千古一帝,他一个命令,当即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残忍制度

2020-11-06新闻22

殉葬是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常态现象,且在我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它的存在,并伴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发展。

在此期间,殉葬也曾淡化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却被朱元璋重新复起了。后人提起朱元璋时的感情很是复杂,虽然,他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但他的手段太毒辣,将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一一铲除了,甚至,自己死后都要一帮人跟着殉葬。

唐、宋年间,殉葬这种制度已基本销声匿迹了。不过,在宋朝的时候,周边的外族势力却还是保留着这种做法。契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均有人殉的传统,甚至,到元朝的时候达到了高潮。于是,有人分析:朱元璋这么做,应该是受了这些外族的影响。

当时,操办朱元璋后事的是他的长孙朱允炆,他还真是听话,严格执行爷爷的遗嘱。于是,那些没有子女的后宫嫔妃们,都成了朱元璋死后的殉葬品,甚至,还有不少宫女从死。关于当时殉葬的具体人数,在明末毛奇龄的《彤史拾遗记》中有记载:

“朱元璋葬明孝陵时,有四十六妃子陪葬,而殉葬的宫女有十余人。”

那么,这个殉葬数据是从何得来的,正史可是对此事只字没提。

其实,作者的数据来源是当年朱允炆对这些宫女家属的封赏记录。其中,明确写明了12人的姓名,这些人“进为锦衣卫所千、百户”,而且世袭。之后,朱棣当了皇帝,有人建议将朱允炆所作之事都统统推翻,包括对这些人的封赏。但朱棣没有同意,只是将这些人遣去看守孝陵,薪俸自然是由朝廷出,且是世袭,一直到明亡。

那么,这些殉葬的人会和皇帝葬在一起吗?

虽然,在考古上没有证实,不过,按照礼制能和皇帝同葬的除了皇后外,就是贵妃了。曾对明孝陵进行过大规模的考古研究,发现有三处地方可能就是这些殉葬女子的埋葬处:一处在陵园的右侧区域;一处是西侧的植物园内;一处是陵园宫墙外的西南角。其实,仅看方位的安排,大明皇家就是要让这些殉葬女子在另一个世界好好侍奉朱元璋。

朱元璋的后人并没有觉得这种人殉方法残忍。

明成祖朱棣崩逝,当时,殉葬者共三十余人,甚至,连王爷明朝周王朱有炖死,明英宗指示说:“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可惜,明英宗的指示未到,王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等七人已从死殉葬了。

在《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就写了朱棣死后活人殉葬的场景:“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根据这段描述的文字,当时的殉葬场面是相当的凄惨,哭声响震殿阁,所有殉葬者都是上吊而亡。当时,朱高炽在现场督办,还和这些殉葬者一一话别。不过,估计没有哪个皇帝喜欢目睹这样的场面?

甚至于,在明朝的这些殉葬女子中,有一位入宫不过20天的才女郭爱,由于临终前留下《绝命书》而被夸赞。

她是这么写的: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郭爱觉得自己居然在双亲之前死去很是不孝,而这只能怪朱瞻基38岁就寿终了,还连累了一位佳人早早离世。不过,她的这封绝命书,倒像是一个引子,促使朱瞻基的儿子,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开始深思殉葬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明英宗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不仅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还曾做过俘虏,回来后二度登基称帝。但他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将他的祖爷爷朱元璋定下的殉葬制度给废了。甚至,还发了话:“以后的子孙不得再做此事。”

只是,满人入关后,殉葬制度又卷土重来。关于满清的殉葬做法,还得从努尔哈赤说起。

当时,努尔哈赤有一个宠妃阿巴亥,嫁于他时不过12岁,比他小31岁。在母以子贵的时代,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厉害的儿子,即: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于是,努尔哈赤在临终前,有点担心她和她的儿子会对皇太极的汗位有影响,就下令让她殉葬了。这一年,阿巴亥虽然才37岁,不过,她没有任何犹豫,为了儿子们,她穿着最漂亮的衣服走完了自己最后一程,并且,同时和她一起殉葬的还有其她四位宫女。

据说,接下来的皇太极和福临,都有活人殉葬。都知道,福临生前极其宠爱董鄂妃。但他死后,后宫命殉葬的却是另一位董鄂妃。

到了康熙时期,满清殉葬之事总算结束了。

当时,御吏朱斐上书劝康熙皇帝废止殉葬制度,说这是“屠残民命”,“惨忍伤生”,而殉葬的人,或是因为害怕不敢不从,或是因为心中怀有恩德之情不忍不从。看来,应该是朱斐最后说的“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触动了康熙皇帝。

要知道,康熙可是想做一个伟大的皇帝,更想缔造一个太平盛世,这样残忍的事情,既然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就顺势将其给废了。于是,康熙在公元1673年下旨:“禁止女仆随主殉葬。”最终,延续很几千年的殉葬制度才退出了皇家舞台。

参考资料:

【《明史·太祖本纪》、《明史纪事本末》、《满文老档·太祖》、《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

#康熙#朱元璋#朱允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