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5年,为时一年多的庆历新政因为遭到权贵们的强烈反对而被废止,主持新政的范仲淹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务,被贬出京城到邠州担任知府。邠州地处偏远,气候苦寒,此时范仲淹已年过五旬,身体病弱,一路颠簸苦不堪言可想而知。
为官近四十年四次被贬
这已经不是范仲淹的第一次被贬了。自从1015年步入仕途以来,范仲淹因为性格耿介、敢于直接指摘朝廷、皇上和大臣的过失,有过多次被贬边远地区的经历:
范仲淹像,网络图
第一次被贬是1029年,当时宋仁宗还没有亲政,刘太后执掌朝政,宋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刘太后庆寿。那时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负责皇家藏书的校勘整理工作,相当于皇上的文学侍从,所以能经常跟随在皇上身边。听说这件事以后,范仲淹认为此举不合礼法,尤其有损皇上尊严,为此他专门上书奏报内廷,希望皇上能放弃这次朝拜。宋仁宗没理他,也没给任何答复,继续安排他的朝拜事宜。
范仲淹不死心,居然直接上书刘太后,大胆指出她垂帘听政带来的弊端,让她还政给宋仁宗。当时宋仁宗19岁,刘太后主政已经7年之久,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没有反驳的声音,无论如何她都没想到居然有人胆敢和她叫板,而叫板的人居然还是官职不高的范仲淹!当她突然看到范仲淹的上书时,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将范仲淹贬到河中府任通判。
范仲淹一下子从皇帝身边炙手可热的位置,被打发到距离京城千里之遥的边远地带担任一个副职。当范仲淹离开京城的时候,朋友们去为他送行,有的为他惋惜不已,有的则认为他此举十分光耀,他自己却毫不在意,对个人境遇根本不在乎。
范仲淹任职过的应天书院
第二次被贬是1033年,此时刘太后已经去世,宋仁宗亲政,范仲淹被召回京城,担任右司谏一职,专门负责评议朝政大事。宋仁宗因为不喜欢刘太后为自己选定的郭皇后,一直有废后的心思。有一天,宋仁宗在后宫为维护自己的宠妃被郭皇后不小心打中,他趁机借题发挥,召来大臣为自己验伤,想就此机会废掉郭皇后。范仲淹本来就负有规谏职责,认为只因为这件事就废掉皇后显然不合适,朝中有不少人同意他这个看法,于是他就带了十余个人跑到大殿外面,长长的一大溜人在那儿长跪不起,非要请求面见皇上争辩这件事不可。皇上非但不见,反而当机立断,第二天还没等范仲淹上朝,就直接下达诏书,把范仲淹外放到睦州做知州,其余跟随劝谏大臣也各有贬罚,无一幸免。
其实早在此前,范仲淹就已经触怒了皇上,这一次贬谪有数罪并罚的意思。范仲淹刚到京城任职的时候,江淮和京东一带大旱,不久又闹起了蝗灾,当地百姓颗粒无收,饿极了就拔地里的野草充饥。范仲淹忧心民情,奏请宋仁宗派人去救灾。宋仁宗此时亲政不久,对当时的灾情了解不够,认为这些事对百姓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刚开始压根儿没当回事。
范仲淹自幼孤贫,是受过饥饿之苦的人,此时一想到灾民的惨状,他就忧心如焚,无论如何都忍不下去。于是他再次奏请皇上派人赈灾,并把百姓此时的生活状况详细描述给皇上,质问道:“如果让陛下受半天这样的苦,陛下又该如何呢?”宋仁宗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连忙派范仲淹前去赈灾。
宋仁宗像,网络图
范仲淹赶到灾区,首先让地方官开仓放粮,然后动员当地富裕人家把囤粮都拿出来赈济饥民。由于措施得当,灾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对范仲淹都交口称赞,范仲淹的赈灾工作算是圆满完成。
可是忧国忧民如范仲淹,又哪会这样就认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哪会甘心就这样空手回京复命呢?他做了一件绝对空前绝后,别人再也想象不到的事情:他带了一把饥民用来充饥的野草,回到京中后呈给宋仁宗,并让他在皇宫中让大家传递相看,以警示后宫妃嫔戒奢侈,崇节俭。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回到大宋朝去看一看此时此刻宋仁宗和满宫妃嫔脸上表情的话,那一定十分古怪,愤怒中透着无奈,尴尬却又不能当场翻脸……
这触动的是谁的逆鳞,再仁厚如宋仁宗,恐怕也是憋了一肚子火,一直在等着合适的机会发作出来。范仲淹干涉废后的事,显然是主动把机会送到了宋仁宗面前。
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大人又迎来了他第二次光耀的被贬时刻。
看起来范仲淹好像对被贬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了,又或者他确实更喜欢在地方上为百姓做些实事,所以被贬到地方上,他并没有郁闷地怨天尤人,一路之上他从容赋诗,到任之后更是体察民情,根据当地地理条件主持治水事宜,很好地诠释了后来他所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34年范仲淹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中,升为吏部员外郎,知开封府。他一心整顿吏治,剔除弊政,先从开封府入手进行整治,很快开封府官场风气为之一新,范仲淹名声大起。不过范仲淹眼睛里一向不揉沙子,不平则鸣,哪怕对方是多大级别的高官,他都敢挺身而出,指摘过失,绝不容情。所以很快他又迎来了第三次被贬。
百官升迁次序图,网络资料
这次是1036年,辅佐宋仁宗多年的吕夷简担任宰相,范仲淹不满吕夷简的专权和任人唯亲,于是亲自绘制了一份讥讽吕相不能如实选贤的《百官升迁次序图》,进献给宋仁宗,请求宋仁宗以后亲自掌管官员的升迁提拔,以能够为朝廷找到真正称职忠心的大臣。宋仁宗不太在意,吕夷简却怀恨在心,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皇上和自己的关系。范仲淹哪是轻易示弱的人,他连上四次奏章,对吕夷简进行严厉驳斥,言辞之激烈惹怒了宋仁宗,下旨把他贬到饶州当知州。
范仲淹多次被贬,换成别人肯定早就怕了,首先会想着要好好改一改自己的性子,不能再这样出言无忌,惹事上身了。可是范仲淹却不然,他仍然是我行我素,不改初衷。他的好友晏殊曾经批评他说话做事过于直率,对自己仕途不利。范仲淹非但没听,反倒写了一封长信给晏殊,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强调只要“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晏殊像,网络图
梅尧臣和范仲淹同朝为官,两人是多年好友,和范仲淹一样,梅尧臣颇有文名,性格也比较直率,平时不爱结交权贵,反倒是更关心民间疾苦。但是即使两个人性格是这样的接近,可是看着范仲淹接连被贬,梅尧臣在心惊胆战之余,对范仲淹的言行十分不解。范仲淹到了饶州之后,妻子病故,他自己也身患重病,梅尧臣心痛不已,他本来就擅长写诗,于是就写了两首诗文寄给范仲淹,对他进行规劝。
在《啄木》诗中梅尧臣这样写道:
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
不识黄金弹,双翎坠落晖。
在诗里他形象地描绘出范仲淹此时的窘境,渗透着对友人的关心和提醒,希望他能及时纠正过错,以免再陷困境。
在《灵乌赋》一文中,梅尧臣同样谆谆劝慰,他以不见于时的灵鸟凤凰和灵兽麒麟作喻,规劝范仲淹“宁自保其坚躯”,以后要多注意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再多说话为自己招惹是非。
遇到这样真心为自己好的朋友,一般人都会听从劝导,哪怕是稍微改正一下。可是范仲淹不但耿直,而且固执,虽然他心里十分感动,但是仍然一心坚持不做任何改变。他写了一首《灵乌赋》回复梅尧臣,其中“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句直抒胸臆,表露出他百折不回的决心和信念。
刚直顽固如此,一身铁骨铮铮,成就的是胸怀天下的杰出政治家,作品意境雄奇、气势豪迈的伟大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