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何老师很少提起,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后续?学者:结果很惨烈

2020-11-06新闻18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完璧归赵的事情,在《将相和》这篇课文当中,蔺相如完美地完成了赵王交给自己的任务,成功阻止了秦王的野心,并且成为了赵国最为重要的大臣。

或许大家会感到意外,为何老师很少提起,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的后续?学者会告诉你,其实结局,其实很惨烈,为何会这么说?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公元前281年,此时距离秦朝统一六国,也仅仅只有60年代时间(前221年),在蔺相如时期,凭借秦国几代国君的辛勤领导,再加上商鞅变法带来的强大动力,导致秦国迅速的崛起壮大,并且迅速和其他国家拉开了差距。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秦昭王听说赵王得到了和氏璧这块美玉,这才故意派出使节,希望能够用15座城池来得到他。

秦昭王是一个怎样的国王?毫无疑问是一个明君,怎么又会干出用土地换取和氏璧的事情呢,因此这也是一场立威。

再来看看赵国当时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赵惠文王的父亲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下,赵国的国力也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在齐国被其余诸侯联军击败后,赵国更是成为了东方六国之中称霸的存在,赵武灵王甚至还乔装商人,亲自进入九原查看进攻秦国的地形。

而在正面战场上,赵国也数次击败秦军,拦阻在秦国的必经之路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国一直将赵国视为了心腹之患。

作为一名外交使节,蔺相如十分出色,然而在完璧归赵后,虽然蔺相如在气势上取得了胜利,然而秦国的保护很快接踵而至。

一年之后,大将白起百年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土地,等到了第二年,秦国又派兵占领了赵国的石城,第三年,双方交战,赵国损失两万军队,这都被《史记》所记录:“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此时,就算蔺相如的本事再大,却也难以阻止秦国硬实力的强大,到了前279年,在秦国的威逼下,这才发生了在蔺相如陪同下,赵惠文王和秦昭王之间的渑池会盟。

至于会盟的结局,也是不欢而散,秦国并没有达到立威的目的,而赵国,本来寄托这次交谈,能够带来更多和平的机会,同样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作为文臣之首,蔺相如的确保持了气节,然而他却并没有为赵国争取到太多实际上的东西。至于在此之后,赵国似乎也并没有吸取教训,并没有注意和其余几国联手,相互抗击秦国,反而是对周边诸侯大规模用兵,直接将自己处于了孤立的位置,这也是身为重臣的蔺相如,最失算的地方。

而蔺相如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之战期间,他苦劝赵王不要启用赵括代替廉颇,然而无论谁作为主帅,此次战争,秦国的优势都已经是十分明显,最终40万赵军被坑杀,赵国也几乎灭亡,蔺相如也是在这一段时期去世,也就不难想象,在这位大臣人生最后的关头,心情是怎样的灰暗。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