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职业素质冰山理论? 冰山素质模型自我形象

2020-07-22知识9

冰山模型的简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什么是冰山模型 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启发 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的素质的6个层面:1、知识(Knowledge):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2、技能(Skill):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3、社会角色(SocialRoles):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4、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5、特质(Traits):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与动机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6、动机(Motives):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简称“冰山理论”,它把组织文化素质形象地描述成一座冰山,水面之上裸露出的我们能看见的冰山,称为显性文化硬性的管理技能知,即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严格的等级管理机制体系;水面之下的部分称之为隐性文化,很难被道直观看到,即组织文化,也可称为软性文化,比如对员工的关心信任和重视,对顾客的依赖和责任等。正如冰山上面部分对外界的威胁是很小的,而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威胁的是海水下面部分的冰版山,在推动组织发展中占据很大作用。组织文化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和组织核心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冰山之下的隐性文化对组权织核心竞争力提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简称“冰山理论”,它把组织文化素质形象地描述成一座冰山,水面之上裸露出的我们能看见的冰山,称为显性文化硬性的管理技能,即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严格的等级管理机制体系;水面之下的部分称之为隐性文化,很难被直观看到,即组织文化,也可称为软性文化,比如对员工的关心信任和重视,对顾客的依赖和责任等。正如冰山上面部分对外界的威胁是很小的,而最具影响力和最大威胁的是海水下面部分的冰山,在推动组织发展中占据很大作用。组织文化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和组织核心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冰山之下的隐性文化对组织核心竞争力提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麦克利兰的素质冰山模型在哪本书里提出 素质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他认为,一名员工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是看不到的。我们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资质和技能行为;见不到的7/8则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知识、资质和技能行为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称为隐性素质。如果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具备了适合自己岗位的这两类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员工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育,那么对员工的素质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冰山模型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当前学术界较多应用“冰山模型”对教师的素质或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冰山模型”从精神分析学派的冰山理论发展而来,由心理学家McClelland 1973年提出,认为个体素质可划分为海平面的冰山上部分和深藏海平面下的冰山下部分。冰山上部分是外在表现,包括知识和技能,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冰山下部分是人的内在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不太容易观察,也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Spencer.L.M和Spencer.S.M(1993)通过20年的研究和应用,对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中冰山下部分进行了改进,认为冰山下部分是动机、特质和自我概念。“知识”、“技能”和“动机”的内涵与日常理解一致;“特质”指一个人的身心特征,以及对情境与信息的持续反应;“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以及自我印象。冰山下部分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潜在特质,深层且持久,能预测一个人在复杂的工作情境及担当重任时的行为表现。

#特质理论#动机理论#冰山模型#能力素质模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