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253件龙泉青瓷展现海上万里行

2020-11-06新闻36

光明日报讯(记者王晓樱、陈怡)日前,“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览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来自首都博物馆、浙江博物馆、福建博物馆等国内11家博物馆的253件套龙泉青瓷,首次在海南集中展出,再现了大航海时代下龙泉青瓷的海上万里航行之路。

该展览分为“青瓷出龙泉”“青瓷行万里”“青瓷传古今”三个部分,通过龙泉窑分布与特征分析、出水与出土龙泉瓷器对比、龙泉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东南亚和东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内容展示,反映了我国古代瓷器传播的广袤范围与流行面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介绍,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最大宗物品。龙泉窑是中国六大窑系之一,是我国陶瓷史上寿命最长、规模最大的青瓷名窑。始于北宋,衰于清初,兴盛期跨越宋、元、明三代,长达七八百年之久。它以烧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窑系庞大闻名。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展上展出的文物。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摄/光明图片

温润如玉,青翠典雅,是人们第一眼看到龙泉青瓷的直观感受。这次展出的南宋龙泉窑青瓷双耳瓶、玉壶春瓶、纸槌瓶,它们的釉色翠青如绿梅子,粉青若淡蓝天,含蓄又内敛,优雅而深沉,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福建地区沉船及华光礁I号和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部分龙泉青瓷。辛礼学说,水下考古发现的龙泉青瓷,填补了龙泉青瓷外销研究中贸易环节的空白,为研究龙泉青瓷的外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龙泉青瓷产品输出至东亚、东南亚、南亚以至欧洲,行销世界,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被世界认识和认可。据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中对瓷器输出的44个港口综合统计,龙泉青瓷占第一位。在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发现大量龙泉青瓷。1975年,韩国渔民在新安外方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考古队员从沉船里发掘出水了两万多件瓷器,两千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沉船上一万多件青瓷中,近60%是龙泉窑瓷器,有铜制秤砣刻着“庆元路”(今宁波)字样,说明是从浙江宁波出发的贸易商船,这对了解龙泉窑瓷器的生产和输出以及航线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次展览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国外仿烧的龙泉青瓷,解答了观众“为什么国内外有大量仿烧的龙泉青瓷”这一疑问。辛礼学介绍,12世纪中期至15世纪中期,随着龙泉青瓷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程度和时尚效应的扩大,龙泉青瓷也开始从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更深层的文化与技术层面的输出,带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瓷业发展。越南、泰国、缅甸、伊朗、埃及、叙利亚、土耳其、日本、英国等国的窑场,将当地的技术与龙泉青瓷生产技术交融、互鉴,完成了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实现了从产品到文化的交流。

辛礼学表示,今后南海博物馆将继续积极和国内外文博单位交流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推出海上丝绸之路系列展览,为公众呈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6日 12版)

#南海局势#青瓷#龙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