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交汇,谋篇布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吹响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雄壮号角。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我市正以能源革命为引领,加快推进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力推进以风电、光伏、氢能为主的新能源项目,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同转型发展问题不在煤,而在于一煤独大。近年来,我市瞄准资源型经济困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上对症下药,强力破题。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是大同转变“一煤独大”能源产业结构,推进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引入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了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电网优化改接工程,积极消纳新能源发电,推动了风、光、氢、生物质等能源从生产到应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来到广灵县卧羊场风电场,一座座风机迎风转动,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高大。据了解,该风电场共安装风机90台,装机容量19.88万千瓦,每年发电约3200个小时,可为山西电网提供约6.5亿千瓦时绿色清洁能源,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16万吨。“十三五”期间,国家能源局批复晋北三市风电基地建设规模共700万千瓦,其中我市建设规模为200万千瓦。截至2019年底,已并网的风电场有23座,装机容量达到209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16.7%,风电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果说风电转动了转型发展的“齿轮”,光伏便点亮了转型与脱贫的“明灯”。9月22日,全国光伏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我市举行,与会人员观摩了我市天镇县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中心、谷前堡镇一畔庄村100千瓦村级电站等。光芒四射的光伏发电板不仅解决了贫困县区光伏接入受限的问题,也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2015年,天镇、浑源两县被列入全省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从此拉开了我市光伏扶贫的序幕。
相较于风电和光伏产业来说,氢能是“新兴”产业,对地域资源更加“挑剔”,而我市不仅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也是产煤大市,发展需求迫切,是氢能落地生根的沃土。依托“一园两城”,一幅氢能产业发展的全景图正在缓缓铺开。“煤都变氢都,市委市政府下定了决心!”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秉坤说得铿锵有力。从2017年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氢都”到今天,短短3年时间,我市已开工建设占地1000亩的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吸引了国内众多新能源项目争先恐后落地。同时,大同新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城市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也相继落户,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市近年来在氢能产业上的求索。“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氢能制、运、储、用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及配件制造,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打造制氢储氢一体化服务体系,让氢能产业为转型发展赋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市委、市政府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体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创优发展环境,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之中,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转型虽然艰难,但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仍然交出了成效斐然的“成绩单”: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年的15.6万吨,降到2019年的9.1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0年的15.53万吨,降到2019年的7.19万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鼓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工信部从2017年开始开展国家绿色工厂评选工作。在今年10月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当中,国药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大同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同中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广灵金隅水泥公司更是成为去年我省唯一一家入选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的企业。
“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是促进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走绿色发展道路、创建绿色工厂,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有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谈及未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全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将持续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降低资源及能源消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十四五“期间,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市将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突破一批工业绿色转型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