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6日电 十一月初的蓟州区已初显秋末的萧瑟,纵使阳光明媚,路上的行人也在秋风中裹紧了上衣。而周一的晚秋依然没有阻挡游客的脚步。
郭家沟村里仍停靠着来自京津冀甚至内蒙的车辆。六七位中年游客在路边的摊位前挑选着特产,是他们的子女从网上为他们找到了这个清静的散心处。远处山坡的草坪整齐修剪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上水乡·郭家沟”的字样,和游客的怡然自乐相映成趣。
郭家沟位于天津蓟州区下营镇,2008年以前,村民们曾主要依靠务农和打工谋生,收入寥寥。2008年,鉴于村子优良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游客,部分农户开始着手农家院建设,并因为营收效果显著,吸引了更多农户的加入。2012年,郭家沟启动了旅游特色村提升改造项目,同时成立了“天津市塞上水乡旅游开发中心”,通过民居改造、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景观提升四大工程,加以景区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打造了集北方民居、山水田园、塞北风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村。
“易忠园”是郭家沟43户农家院中的一户,除去更具特色的民宿以外,是村里获评最高的五星级农家院之一,有八个房间可供游客预定居住。“易忠园”也是74岁的胡奶奶的家,她的儿子和儿媳在2010年对家里进行装修改造后,便开始了农家院的经营,至今整整十年了。
“村里改造之前,我们就管自家的农家院,游客的车子能直接开进来,村里经常堵得不行。”胡奶奶介绍着公司化管理前后农家院的情况,“后来村里统一管理了,我们只需要支付公司每人28元的管理费,其他事我们都不用管了,公司会统一弄好。”
公司化管理让农家院的经营标准化,从游客缴费、入住、退房到后续内务清洁整理等杂务类工作都由公司负责,不用农家院负责人费心。评级之后,相同星级的农家院住宿价格一致,含有免费三餐,“我们的厨师是附近别的村请来的,还带动其他村村民找工作。“胡奶奶乐呵呵地笑着。
张秀春是胡奶奶的儿媳,除了经营“易忠园”以外,还在村里大队上工作。张秀春在经营农家院之前在外打工,月收入大概一千五左右。开始经营农家院后,刚开始一年收入就能够达到五万元左右,现在能有十万。但张秀春说,自己家里在郭家沟也只是平均水平:“村里做得好的一年能有四五十万收入,最高的能达到百万的水平。”谈到对于之后的规划,她想了想说:“我们之后也可能考虑做更有特色的装修,希望能够从农家院改造成更有吸引力的民宿。”
郭家沟村25公里外的渔阳镇西井峪村虽然没有“塞上水乡”的自然风光,却因为“石头村”的名片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由于缺地少粮,曾经的西井峪村大部分村民只能靠山吃山,以开采矿石为生,村民们也因此练就了就地取材,垒石盖房的手艺。石巷、石墙、石屋,原本是资金缺乏下无力盖新房的无奈之举,却在2015年镇里提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经过乡村旅游的打造之后,成为了独特的风景线和网红打卡地。
周志华是西井峪村的村民,家中有两棵已经种植了三十多年的银杏树,深受游客偏爱。他也以“两颗银杏树”命名自家农家院。今年6月,“两颗银杏树”刚进行了新一轮的翻新,从三间客房扩建到了五间,树下可以围坐十余人的大火炉让游客既能取暖赏秋景,又能烧烤饱腹。
虽然已入深秋,“两颗银杏树”内的两棵银杏树却还有着大片的绿色,“现在游客都隔三差五地问银杏叶都黄了没,都等着来拍照打卡呢!”周志华乐呵地表达着自家农家受欢迎的程度。“等到银杏叶全黄了之后,想要订到房间,得提前一两周预定才行。”
谈到垒石盖房的手艺,周志华表示由于矿山限制开采,手艺又苦又累又赚不了钱,“可能自己传不下去了”。但又正是因为重视了生态环境,有了绿水青山才能吸引游客的到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工艺才会受到重视,被好好地保护起来。
在蓟州区这片土地上,不论是郭家沟村的绿水青山中,还是西井峪村的石头缝里,在生态文化保护的灌溉下,农家院恣意生长着。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生,该专业师生于11月2-7日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国情调研社会实践。)
(编辑:王旭泉 徐辊)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