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两岸形成千里生态?廊道封育区植被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0.2%
辽河档案
辽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芝瑞镇马架子村,东辽河发源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东、西辽河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福德店汇入辽河干流。辽河干流经铁岭、沈阳、鞍山至盘锦入海。辽河主要支流有绕阳河、清河、柴河、凡河、柳河、招苏台河、秀水河、养息牧河等。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南部最大的河流。
划定辽河保护区、进行自然生态修复、纳入省政府专项行动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河长制、实施退田(耕)还河封育补助……经过多年治理,辽河辽宁段两岸郁郁葱葱,千里生态廊道基本建成。
铁岭辽河干流之源纪念碑
辽河古称大辽水、辽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一千二百五十里。”《水经注》记载:“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辽河的名称始见于《辽史·地理志》:“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自昌图以下,流经铁岭、沈阳、鞍山,在盘锦注入渤海,滋养着辽宁中部城市群。
辽河是辽宁1550万人民饮用、257.98万公顷耕地灌溉的重要水源。辽河流域辽宁段,人口占全省的62%、土地面积占46.6%、工业增加值占72.2%。辽河干流处于辽宁省版图的中轴线,连接辽西北、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大经济板块,是辽宁省的重要经济地带。
铁岭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
辽河流域还是东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护东北地区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生物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辽宁不断加大辽河保护力度,划定辽河保护区,划定主行洪保护区,进行自然生态修复。经过10年建设,辽河两岸形成1000余里的封育区,自然封育总面积超过110万亩。封育区植被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0.2%,河道沙尘危害明显减弱,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全线生态带基本形成。目前,辽河干流水环境持续改善,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水质稳定在四类以上。辽河干流及周边地区建立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等10个自然保护地。
沈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
水环境持续改善
在封育区外通过点源、面源污染整治,流入辽河干流的水质逐年变好。保护区内面源污染通过封育区建设全面得到控制,湿地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植被根系固定土壤使河道土壤成为稳定的抗冲刷的整体。
河流水质得到净化,2012年底,辽河干流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水质稳定在四类以上,个别时段、区段达到三类标准。
生物多样性快速恢复
宏观植被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群落景观多样性、群落空间多样性、群落时间多样性变化显著。两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大面积的野艾蒿群落、小叶章群落等多年生植物群落在群落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说明辽河保护区处于次生正向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极大恢复。
据2018年监测,封育区植被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0.2%,发现鸟类62种、鱼类26种、植物337种,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全线生态带基本形成。
河道沙尘危害明显减弱
封育区内植被丰富,河道裸露沙滩地得到有效覆盖,进而消除春秋季因河道沙滩引起的沙尘天气危害。生态封育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辽河流域绿道系统奠定了基础,河流逐步成了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和生态长廊。
沿河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沿河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沿河百姓在享受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没有了河道沙尘的困扰,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也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及沿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记者:王秋平)
盘锦5年恢复湿地近11万亩
9月27日,记者随辽河生态景观建设采访团走进“湿地之都”盘锦。
盘锦是辽河入海的地方,被誉为“轻轻放在湿地上的城市”。辽河入海形成的湿地面积达3149平方公里,占盘锦全市总面积的80%,其中自然湿地2165平方公里,自然湿地中滨海湿地392平方公里。
辽河口湿地位于辽东湾北部,是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和大凌河5条河流下游的沉积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淡水沼泽、咸水沼泽、沙滩和潮汐间泥滩。它是中国最北的滨海湿地,具有很高的边缘生态效应,不仅生物生产力高,还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调节效应。
盘锦辽河口红海滩 孙小伟摄
“20世纪80年代起形成的围海养殖,对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生态修复服务科科长孙大志介绍,2015年盘锦市启动“退养还湿”,当年恢复滨海湿地2.3万亩;2016年对上争取获批“盘锦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2018年8月至今,盘锦市累计恢复滨海湿地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现在,盘锦‘退养还湿’已初见成效。曾经的养殖区如今披红染绿,红的是碱蓬草,绿的是芦苇等水生植物,曾经罕见的水鸟也大规模回归。”孙大志表示,未来,盘锦市恢复的8.59万亩滨海湿地将形成天然翅碱蓬芦苇湿地,形成新的海洋牧场,助力渤海湾海洋生物多样性恢复。
红海滩、苇海是盘锦市的生态名片,盘锦市的红海滩生态廊道、鼎翔生态旅游区、绕阳湖风景区等景区都主打生态旅游牌。
位于盘锦市兴隆台区的鼎翔生态旅游区,地处辽河、绕阳河、太平河3河交汇处。旅游区内绿树葱茏、水网密布,大片的芦苇、林地、河流、滩涂、沼泽、坑塘、沟渠、稻田构成了滨海湿地自然景观。
“每年的4月到8月都会有10万多只候鸟来这里停歇,所以,我们在收割芦苇的时候都会留下一大片,给这些鸟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很多鸟类在此安家,我们要不断加强保护,让更多候鸟变留鸟。”据旅游区副总经理赵晓波介绍,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始终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在鸟类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游客人数、指定观赏线路、改变游览时间等方式降低人为活动对动物栖息的干扰。
在盘锦,更早实施“退养还湿”的是辽河口湿地。当年,那里也曾布满鱼塘和虾池。
1985年盘锦设市,同年,辽河口成立市级水禽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黑嘴鸥等珍稀水禽。这里是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是中国温暖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护最完整的湿地,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全世界有丹顶鹤1900多只,在辽河口湿地停歇的就有800多只,是丹顶鹤自然繁殖地的最南端。黑嘴鸥在全世界有8000多只,在此栖息繁殖的就有6000多只,占该种世界总数的3/4。河口附近海域还生活着斑海豹,是全球斑海豹繁殖的最南限。
围海养殖破坏的滩涂重新焕发生机,“湿地之都”更具魅力。(记者:徐迪)
营口:滨海湿地“鸟浪”之城
9月28日,记者随辽河生态景观建设采访团走进营口市,了解当地生态治理成效。
营口市位于辽河入海口左岸,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沈阳经济区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处,占营口市面积的 8.22%。
营口滨海湿地是水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衍场所。这里独特的淤泥质滩涂、滩涂上丰富的食物,每年吸引几十万只候鸟由此飞过。
营口滨海湿地共记录到水鸟4目8科39种,主要以鸻鹬类、鸥类及雁鸭类为主。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鸻鹬类万里迁徙途中停驻辽河口地区,高峰期每天有四五万只。8月中旬到9月中旬,候鸟南归,景象更加壮观。
夕阳下的营口“鸟浪”
每当潮水上涨,正在休息的候鸟受到扰动,就会腾空而起。这些候鸟数量如此之多,它们聚集在空中飞行,展现出变幻莫测的队形,像海浪翻滚奔腾,似海水潮涨潮落,便形成了气势恢宏、漫天飞舞的“鸟浪”。
营口作为中国大陆唯一能看到海上日落的城市,“鸟浪”无疑为夕阳晚照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全世界泥质滩涂在减少,而营口却在增多。鸟儿们蜂拥而至,成就了“鸟浪”,也成就了营口。(记者:徐迪)
(图片除署名外由辽宁省林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