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职责外,我们还在探讨生命、医疗更加深刻的内涵,让生命更美好,让医疗更有温度。”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总护士长位兰玲说,她和急诊科的同事们发起成立“急诊生命+”志愿服务队,就是希望让生命多一种宽度,留下无限的可能。11月5日,一场以“急诊生命+”为主题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签约活动举办,来自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的24名医护人员和1名职工家属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申请表》,并申请成立志愿服务队,宣传和普及器官捐献知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生命的尊重,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现场受理申请,并颁发了志愿捐献荣誉证书。
现场
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
11月5日上午8时许,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门诊大厅内,九月器官捐献爱心岗前,已经聚集了20多名身着工作服的医护人员。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这里现场办公,为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申请表》的医护人员做咨询、登记等服务。“作为从业者,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一旦哪天我去世了,我的器官还有用,我要捐出自己的器官,挽救他人延续生命。”正在签约的年轻医生丁兆东说。
“器官捐献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一种高尚的行为,我们在去世后,器官还能在别人身上发挥作用,生命也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去年就已经签下捐献志愿的市立医院院长助理、泌尿中心主任侯四川说,能有捐献的机会也是一个人的荣幸。
随后,多名医生和护士陆续来填写了表格,他们有50多岁的专家,有刚入职的护士。记者注意到,这些来登记签字的医护人员,有的刚下夜班,还没来得及脱下隔离服;有的是刚接班上岗,趁空闲来填完表就匆匆离去;还有的是当天休息,特地赶来医院参加活动。
经过统计,当天共有24名市立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和1名同是医护人员的市立医院急诊科家属现场签下捐献申请表,30多名医护人员申请加入“急诊生命+”志愿服务队,为宣传普及器官捐献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能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
讲述
战疫先锋诠释生命意义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能见到太多的生离死别,有时感觉生命特别脆弱,可是,当我经历过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52个日日夜夜,体会过治愈的武汉病患千里来青感谢救命之恩的感动后,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知。”活动发起人位兰玲告诉早报记者,去年他们医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医护人员签订人体器官捐献申请表时,她就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但是当时还没有下定决心,经过抗疫的洗礼,她回青后便义无反顾地去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自愿在逝世后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位兰玲说,前年和去年,她也看到了青岛4岁半女孩九月以及7岁的城阳男孩和和等人捐献器官的故事,特别感动,她也一直关注事情的进展,她工作的市立医院东院门诊大厅里也摆放上了“九月器官捐献爱心岗”,包括前段时间也从青岛早报上看到了九月的妈妈又生了个孩子,真为他们高兴,也为这生命中爱的延续而喝彩。
“我们从事医疗工作,深知这些器官衰竭末期患者的痛苦,器官移植是目前对他们最好的治疗。随着这几年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如果有更多合适的捐献者在去世后将器官捐出来,那么就能让更多人脱离痛苦,获得新生。”位兰玲说,她为无数次成功抢救回危重患者的生命而自豪,这也是他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但同时也见证了很多生离死别,她更希望通过公益行动从自身做起,能感染大家,让生离死别的场面更少一些。
行动
成立“急诊生命+”志愿服务队
“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后,这几个月我也开始尝试向潜在的捐献者家属宣传器官捐献,但过程中发现有些人不理解捐献。”位兰玲告诉早报记者,就在这几个月,她就进行了3次印象比较深的宣传,一名20多岁的车祸去世的年轻人,一名40多岁因脑出血去世的,还有一名30多岁意外事故去世的,这3个人在最后阶段,都是潜在的捐献者,但家属意见不统一,最后只能惋惜。
“我们急诊科能遇到更多潜在捐献者,我就想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在工作中遇到潜在捐献者,可以通过更多方式去宣传器官捐献。”位兰玲说,她公开了自己签下捐献志愿的消息后,得到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急诊科里很多医护人员表示也要加入到捐献的队伍中,他们不仅要把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更希望在生命结束后,能为医疗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让爱延续,为生命接力!位兰玲在急诊科发起成立“生命+”志愿服务队的消息传出后,也得到了更多同事的支持,于是由30多名急诊医护人员组成的“急诊生命+”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团队中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2岁,他们将以志愿者的身份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大爱奉献、生命永续”的人体器官捐献理念。
“急诊是生命的加油站,作为急诊人,除了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职责外,我们还在探讨生命、医疗更加深刻的内涵。‘+’代表无限可能,+人文+服务、+救援+社会公益、+医疗+科普……新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维度的视角和理念,让生命更加美好,让医疗更有温度!”位兰玲解释“急诊生命+”志愿服务队的理念。
延伸
搭建起一座捐献的爱心桥梁
在当日的活动现场,去年“把自己捐给病人”的市立医院泌尿外科中心的部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也一起向过往市民大力宣传和普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等知识,接受市民们的咨询。
“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一个逝去的生命换来多个家庭的重生,同道们的这种医者大爱令人敬佩。”侯四川表示,器官捐献之路还很漫长,我国器官捐献资源仍十分紧缺,需求缺口巨大,绝大多数患者在痛苦等待中绝望地离世。因此,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遗体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中,让生命充满希望。
侯四川告诉早报记者,青岛市立医院从2018年下半年起,由他们科室牵头,联合其他科室着手开展了器官捐献工作,希望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搭建起捐献者与受捐者之间的一座爱心桥梁。“我们成立了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器官捐献评定专家组。”侯四川说,组建了存在潜在捐献者科室骨干医护人员组成的器官捐献信息组,并建立以“大爱无疆”为名的微信群,一旦发现潜在的捐献者,第一时间通知医院的器官捐献评定专家组,明确核实潜在捐献者适合捐献后,迅速联系青岛市红十字会的专职器官捐献协调员来处理捐献事宜。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孙启孟 杨健 视频剪辑:刘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