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常熟古里镇坞坵村村民在坞坵山周边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时发现一块清代增福禅院的石碑。
这块石碑为长方形,宽0.49米,高0.29米,厚0.08米。碑文共162个字,是坞坵山增福寺住持空异对自已徒弟福兴“不遵守院内规矩、屡次破坏戒律”的指控,并忠告院内其他住持和僧人“如果他(福兴)再来纠缠骚扰,切记不要容纳收留”。碑文由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组专家、研究员、原常熟市博物馆馆长周公太进行翻译。
石碑刻于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即公元1900年,距今已120年。周公太对石碑初步考证后认为,该碑刻系增福寺珍贵的历史遗存,反映了当时增福禅院和僧人的生活情况,对研究增福禅院的历史以及当地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据记载,早在宋代端平二年(1235年),坞坵山就有名为增福禅院的寺庙。1999年增福禅院已经迁建至红豆山庄东侧。
目前,石碑存放在坞坵村委会妥善保管。
碑文抄录:
空异幼年失岵,祝发空门。旋蒙诸大护法举为坞坵山增福禅院持住而已。佛祖真言,师尊明训,无刻不兢兢焉。光绪二十四年,有僧福兴,原名金华,沿途乞食到院拜投。空异悯彼无依,权为收录。讵意人面兽心、得今忘昔。清规不守,戒例频开。甚至毁骂里人,辱殴尊长。业经驱逐,不准来山。空异身后,若来缠扰,切勿容留。如其不服,叩求檀樾大绅、里中善姓送官究治。功德无涯矣。
碑刻译文:
空异年幼丧父,落发为僧。不久承蒙各位大护法推举担任坞坵山增福禅院住持罢了。佛祖的话,师父的教诲,无时无刻不铭记遵循。光绪二十四年,有位僧人福兴,原名金华,沿路讨饭到我院投靠。空异怜悯他无依无靠,暂且把他收为徒弟。怎想他是人面兽心,有了今天忘了过去。不遵守院内规矩、屡次破坏戒律。甚至辱骂村里人,殴打凌辱师傅。现在已经逐出山门,不准再来坞坵山。空异死后,如果他再来纠缠骚扰,切记不要容纳收留。如果他不服从,就请求施主中有威望的人、村里善良的人将他送到官府追究惩办。这是功德无量啊。
(苏报融媒记者 陈洁 通讯员 邵金祥 丁建新 文/摄)
责编: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