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薛宁薇11月5日报道: 忙而有序的丰收季节,成熟的水稻正由开着机器专业人员统一收割;加入水循环技术的千亩蟹塘孕育出9两重的“蟹王”;书场、村民广场、儿童书吧一应俱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出现在上海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
在上海,乡村振兴的建设正让农村呈现新风貌。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协委员前往海星村开展“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年末视察。统一建造的房屋很好看,但整齐划一的装饰不免有些单调,能不能有所改进?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短住,怎样的乡村才能吸引他们长期留下来?兜兜转转的走访中,政协委员对当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频频点头,也交流了不少时下乡村振兴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海星村是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村里500多户、2000多名常住人口中,年轻人的比例约占30%,远高于全市平均。这个地处长江口,又紧靠宝钢的小村曾先后兴起过渔业和工业。
去年起,当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开启,海星村锚定了“一对蟹、一篓鱼”的现代精品农业发展定位。为此,海星村特别引进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同上海海洋大学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在千亩蟹塘采取水循环技术养殖当地特产——宝山湖长江蟹、宝山鮰鱼等水产。
做好养殖,扎实产业“内功”的同时,海星村还不忘因地制宜提升“魅力”——建造了造型独特的“蟹逅馆”、“水母驿站”作为基地展示点,又在千亩涵养林内搭建公共娱乐空间“星空营地”,探索集优质产品餐饮品尝、产品展示导购、果蔬采摘体验等游乐活动为一体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星空营地’是我们这里的网红景点,双休日基本都是爆满的。”蟹逅馆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流动的人气还一同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蒸蒸日上,摆几张圆桌,村民们信手拈来的农家菜很受欢迎,“我们这甚至还有家需要提前2周预定的网红农家乐”。
图为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
海星村是上海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个缩影。2018年,本市出台了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2年评定达200个。记者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计37个示范村的建设任务已如期完成。第三批33个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于明年6月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