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志愿军后人卓振翠:卖房建起老战士纪念馆 收藏1万多件革命文物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年。志愿军后人卓振翠呕心沥血12年建起来的老战士纪念馆又再度火了起来。现在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有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退伍群人前来参观。卓振翠是馆长,也是解说员。最近几次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有多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们过来出席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军功章。12年间,卓振翠走访了全国几十个城市,四处收集革命文物。如今,她的老战士纪念馆已经收藏了1万多件革命文物,仅抗美援朝文物,就有上千件。为了让纪念馆能继续搬下去,卓振翠甚至把自己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房子都卖出去了,只为筹集到维持纪念馆所需的资金。“我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代代传下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卓振翠坚定地说。
今年58岁的卓振翠格外忙,有时一天有几批人前来参观,卓振翠要不停地讲解,一天下来,她的嗓子都哑了。卓振翠的老战士纪念馆位于沙井街道海上田园旅游区内。老战士纪念馆是老战士、烈士后代卓振翠筹建于2008年,展厅面积2000多平方米,馆内共设7个展厅,包含红军厅、抗日战争厅、解放战争厅、抗美援朝战争厅等,馆内藏有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文献、信件及手稿等实物,还有2000多名老兵签名和手印。走进老战士纪念馆,革命的气息扑面而来。“你看,我这里收藏有在抗美援朝早期志愿军的绑腿。大家知道,到后来,志愿军都不用绑腿了。所以,这个绑腿是志愿军早期的文物,非常珍贵。”卓振翠指着一件绑腿说。
卓振翠
为完成父亲遗愿建起老战士纪念馆
卓振翠也是一名志愿军后人。她的父亲卓继福是深圳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离休老军人,1922年生于山东莱芜,18岁时投身革命,他连续参加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19场重大战役,随后还参加了新中国十万大军开发南北边疆及三线建设等工作,被称为“战场活字典”。2016年12月,老人去世。卓振翠以父亲抗战经历为线索,花费数年时间撰写长篇报告文学《沂蒙之子》,书中翔实记录了19场重大战役中的历史真相。该书目前被列为中国党史宣传读物和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荐读物,并被国家八大战役纪念馆永久收藏。
“父亲生命中最后的十年,也是他最快乐的十年。是在我的陪伴与鼓励下,爸爸用颤抖的双手完成了他光辉一生的革命回忆录《沂蒙之子》,我在那时才知道,在中国,像他们这样深藏功与名、默默无闻为国家做贡献发的老英雄还有很多。”卓振翠说,建老战士纪念馆是一个偶然的事情。在父亲重病时,自己会经常会放一些革命歌曲给父亲听,听父亲将革命经历,转移父亲的注意力。为了写父亲的传记,他需要走访父亲的很多战友,了解当年的情况。结果,父亲的这些战友们讲起当年在战场上惊心动魄的经历都停不下来,并且还从家中拿出很多当年的军功章和革命文物给卓振翠看。“他们说,你父亲真幸福,有你为他写传记,可我们这些老战士,谁来记录一下我的故事呢?”卓振翠说,从那时起,她就有了建立老战士纪念馆的想法。“因为为每一个人下一本书不现实,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但这些老战士们收藏的文物却是会说话的。”
为了完成为父亲寻找更多战友的夙愿,她又用他这本书作为敲门砖,敲开了千家万户老战士的家门,搜集到上万件革命文物,建起了全国首家、深圳唯一老战士纪念馆。将像父亲一样,千千万万个老战士的伟大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奔波4000公里只为找一件志愿军军大衣
卓振翠笑言,只要哪里有老兵的文物,她跑得比兔子还快,她对于寻找革命文物,已达到痴迷的程度。2020年8月的一天,卓振翠在网上偶然发现了四川省华蓥市古桥街道回龙村二组有个老兵在抗美援朝时穿过的一件补丁摞补丁、千针万线紧相连的破旧大衣。他顿时热血沸腾,激情难抑,夜不能寝,她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件破大衣和这位素不相识的志愿军老兵。
8月23日,卓振翠从深圳坐飞机到重庆,再坐汽车到广安市下辖的华蓥市,在市区找到当地一辆出租车,由出租车司机带路直奔回龙村。不过,时过境迁,村村合并,找人难,找90岁老者更难。在回龙村辗转了2个多小时,去了3个村子,找错了2个村子,问了十几个妇女和小孩,都说不认识杨云金。辗转几个来回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骑摩托的老乡询问杨云金,他告知往前继续走几百米就是他家。但到了村子,村民才说,找错地方了。卓振翠没有放弃,继续上前去询问躲在家里乘凉的人,请一位大婶带路。大婶到是热心人,但嘴里嘟囔着:这老头儿可能不在了吧。由这位大神的孙子孙女带路,找到了“杨云金”家,不过发现,这名80多岁的老人不过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这位“杨云金”带她找到了回龙村的老支书,确定了她要找的那位杨云金如今生活在土桥村。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卓振翠才来到了真正的杨云金老人的家中。
卓振翠在给参观的孩子们介绍馆藏革命文物
卓振翠赶忙说明来意。“我和他说,我今天给您送来一套军装和军大衣就是要来换您那件破大衣,准备把它放进老战士纪念馆,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更有教育意义。”
最后,老人接着又说:“我还有一个宝贝,你肯定喜欢!就是国家发给我们“最可爱的人”的茶缸”。就这样,这一趟,卓振翠奔波了4000公里,历时4天时间,找到了一件70年前的军大衣和搪瓷茶缸。
卓振翠去四川收集到的志愿军军大衣
为办纪念馆卖掉房子住进出租屋
如今,卓振翠不是在找革命文物就是在找革命文物的路上。这些年,为了建设老战士纪念馆,卓振翠可谓倾家荡产,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投入了进来。“我每次千里迢迢去找这些革命文物,吃、住、交通费用,都是我自讨腰包。所以,我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经常,带着一袋面包,一壶水,我就能在几个村里呆上一整天。”周边的朋友劝她说,“这是大老板干的事情,人家挣了钱没地方烧来搞这个,你是一个工薪族,你怎么有条件来办一个博物馆呢?”
但对于周围人的不理解,卓振翠没有放弃。为了维持老战士纪念馆的运营,她甚至把自己住的房子都卖了。2012年,她在深圳宝安区的房子涨都100多万元,那时,老战士纪念馆办到了关键阶段,卓振翠收集文物,到外地找老兵聊天收集素材,都需要经费,她咬咬牙,一狠心,把房子卖掉了。自己则办到了深圳沙井的一个出租屋中去居住。现在,这套房子的价值已达500多万元。“也没什么后悔的,虽然不能住大房子,但我心里是甜的。”
一开始,家人也不理解,认为她这是“不务正业”,但看到老战士纪念馆建成后那么多人来看,儿子开始慢慢理解她了。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帮她一起搜集革命文物的线索。2014年夏天,卓振翠带着我的侄子、儿子,一起到惠州去寻找志愿军老兵,出来时下起了暴雨。大家扛着一麻袋棉衣、棉裤都湿了。两个孩子说,不走了,等雨停了就继续回家。卓振翠当即高声说:“还有两家志愿军老兵没有走访,就算今天下刀子也得去。当年志愿军们浴血奋战时,冰天雪地也都照样急行军。”最后,三人冒着暴雨去走访了另外两位志愿军战士,当晚回到家,已是深夜。“母亲是用生命在办这个纪念馆。”卓振翠的儿子说。
要把革命精神代代传下去
卓振翠已经为老战士纪念馆这一红色经典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该馆已成为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宝库、全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教育学院实践教育基地。“馆内的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英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真名,极具说服力,不仅昭示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信仰。”卓振翠说。多年来,老战士纪念馆完成了从一个人的记忆到一群人的记忆到国家记忆的采访征集工作,完成了从一个普通战士的老宅挖掘了八路军旧址一处和发现了1042名开国将军领导全民抗战的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完成了用《沂蒙之子》一本书作为“敲门砖”敲开了千家万户老战士的家门。通过父辈找战友,战友再去找战友,出品了《老战士纪念馆红色资源宝库》。卓振翠也被评为深圳市“爱国拥军模范”和“三八红旗手”。“我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代代传下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如今,卓振翠一有空就给7岁的孙子将革命故事,她的孙子在学校也成了出了名的将革命故事的能手,还参加了演讲比赛。“红色基因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她说。
卓振翠告诉记者,现在老战士纪念馆面临的一大困难是场地问题。随着他从全国各地收藏的革命文物越来越多,原来的四层楼空间已经有些容纳不下了。并且,纪念馆馆藏的一批珍贵文物的故事,也因为缺乏专业人员而无法得到发掘。“比如说,我找到了了很多当年的红军日记。但现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