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东营市实施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好典型。大众网·海报新闻开设“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栏,记者走进农村和农业产业园区,为您展示乡村振兴“东营策”。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汝敏苟金铃 东营报道
2014年之前的垦利区黄河口镇于林村是出了名的落后村,村里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坑洼不平,村里的办公场所都是租来的民房,“以前村里很穷,村集体没有收入,村里的4千来亩土地大多是盐碱地,以种植传统农作物棉花、玉米、小麦为主,效益低而且收入不稳定。2014年,我们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讨论决定连片发展优质水稻,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于林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说道。
为了向规模要效益,最大程度凝聚力量实现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于林村党支部牵头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丰硕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抱团式发展,改变了村里一村一户单一生产经营模式,“经过土地流转,现在周围的村子也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将这12000多亩土地连片的利用起来,发展壮大了水稻产业。”郭孝名说道,“合作社采用‘土地流转费保底+丰收分红’的方式,群众除了按亩收取土地流转费,在水稻亩产超过1100斤的年份,还能按土地股份获得相应的丰收红利。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村民们对合作社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加拥护了。”
除了水稻种植,合作社还坚持发展水稻服务产业,走多产融合的路子。2018年,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农产品仓储基地和农产品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交易平台,依托农产品晾晒仓储开展有偿服务,实现群众及村集体持续增收。2019年又建设了水稻综合加工基地,集水稻晾晒、大米深加工、农产品电商交易、乡村剧场、农机停放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水稻产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更强,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在2020年预计达到30余万元,水稻真正成了群众走向全面小康的致富产业。”郭孝名告诉记者,“另外,我们村还建设了90KW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2-15万元的收益,这些钱分配给村里的贫困群众,为他们脱贫安上了‘双保险’。”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于林村开始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现在的于林村全村道路实施了硬化改造,村文化大院配备了篮球架、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还铺设了健身场地1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水稻规模化种植和水稻深加工,继续拉长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郭孝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