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柴荣、赵匡胤,为何终其一生都没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哪里错了?

2020-11-05新闻6

周世宗柴荣选择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机是最成熟的时刻,此时,契丹内部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两系内斗数年,严重损耗了契丹的国力。周世宗收复幽云十六州时的契丹皇帝,是契丹历史上出了名的“睡帝”,对政事丝毫不过问。而等到赵匡胤兄弟完全统一南方,掉过头来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时,契丹的情况较之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多年的内斗停止了,契丹的皇位从此完全掌控在耶律倍一系手中。二,此时的契丹皇帝是契丹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以及他的后继者,有名的萧太后。三,契丹加强了对幽云十六州的控制,种种原因综合到一起,使得北宋想夺取幽云十六州比后周时期要难很多了。

柴荣多活十年可一统江山,多活二十年可复初唐光辉,战略胆略谋略都胜赵匡胤一筹。先复燕云战略,比赵匡胤的先易后强更具魄力和眼光。燕云是拒辽屏障,彼时距契丹灭后晋也不过十几年,高平之役更让柴荣认识到契丹才是心腹之患,否则主力南调征战,契丹铁骑一个冲锋就到汴梁。

柴荣取秦凤成阶四州,扼秦岭以阻后蜀,收江北淮南十四州,拒长江以防南唐,都是在准备,随后就倾全力收复燕云,能灭就灭了契丹,不能灭扼守燕云,契丹也成了门外狂犬,没了骑兵优势小角色了,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时再挥师一统江山,再后以一国盛兵出燕云打狗,怎么打怎么有了,再后就是漠北,西域。柴荣早崩终究是改写了历史,可惜呀,都已经收复了三关三州。其实赵匡胤要在也至少能收复燕云,最终还是赵光义一败丧志,弱宋格局成型,无奈沿白沟河广种桑榆,这能挡得住契丹吗。

柴荣和赵匡胤都有实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只可惜命太短。赵光义是没那本事,还搞死自己大哥(有大可能)。不过要说的是并不是赵宋眼光短浅先南后北,这个要看当时形势,从我们后人视角觉得赵匡胤战略有问题。柴荣时期辽穆宗时代,确实利于收复,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首先要做的是平稳国内局势,杯酒释兵权,彻底解决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问题,就这样过了三年。

此时如果打辽,胜还好,败的话这个新王朝也就完了,这时又恰逢湖南周行逢死了,其子控制不了下边人找宋朝求救,这种假途灭虢的事,天赐良机给你也会权衡利弊拿下两湖。统一南方过程也就不细说了,从战略上讲赵匡胤并没有问题,作为新政权在那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去做,后期赵匡胤也预感到弟弟难以控制,再北伐也是牵碍多多。赵光义大大削弱了宋军战斗力,再也无力收回幽云十六州。

时也势也,不能说赵匡胤战略错误,只能说唐末和五代十国的折腾,山河破碎人心离散国力衰微,北方契丹强大,南方割据政权不平定,贸然攻击契丹风险极大,一旦不能迅速击破契丹,被南北两面夹击,好不容易在中原建立的统一政权则必然倾覆而死无葬身之地。五代之乱将再次来临,赵宋政权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在当时是较为稳妥的,契丹在北方苦寒之地发展潜力有限,而赵宋平定南方后。

中原和南方的发展潜力远超北方,时间拖得越久对契丹越不利,赵宋当学习汉初休养生息数十年,在强大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基础上,如汉武帝虐匈奴,如唐高宗灭高句丽,方为上策,只是不成想上策只执行了一半,统一国家二不休养生息,急于收复幽燕,于高粱河惨败,从此再无机会。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