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落子精准培训 激活城乡融合——山西天镇县就业扶贫品牌建设观察

2020-11-05新闻14

南高崖乡水冲口村村民殷红燕,2019年搬迁到万家乐移民新村后,经过培训,到万家乐扶贫产业园山西素锦悦衣服饰有限公司上班,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工人。 李雪冬 摄

10月20日下午,33岁的谢青华坐在腾飞服饰有限公司的工位上,正制作着儿童打底裤。腾飞服饰公司坐落在山西省天镇县扶贫产业园,离谢青华的家不足500米。

谢青华现在的家在万家乐小区,这是天镇县的移民小区,10232名住户来自全县28个贫困村和58个插花贫困村。

谢青华原来是三十里铺乡阳和塔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县城后,经过培训,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一天可以挣到60元到80元不等。

快到下午五点半的时候,谢青华会去附近的学校接上儿子一起回家,仅1年时间,她已经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融入县城。

脱贫攻坚以来,天镇县统筹移民搬迁和大县城建设两个战略,在县城边建设了山西最大的移民小区,同时配套了扶贫产业园,建成产城综合体,吸引1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帮扶下,该县建成人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采取订单培训模式,为企业培养熟练工,让劳动力和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这意味着,天镇县打造了部省共建的就业扶贫品牌和在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县域上蹚出了一条新路。

产城融合,不让贫困户牵着牛进城

天镇县位于山西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12个乡镇235个行政村中,126个是贫困村;总人口23万人中有4.81万贫困人口;天旱少雨,年均降雨量396毫米,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域,是国定贫困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

“扶贫工作是天镇的当下,新型城镇化是天镇的未来。在移民搬迁工作的调研中我发现,如何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移民扶贫和新型城镇化两场战役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天镇县委书记王建江说。

沿着这一逻辑,天镇统筹移民搬迁工作和大县城发展战略,建设了万家乐移民新区,小区位于县城边的二里畔,与周边小学、初中、高中、县集团医院、购物商场共同构成了大县城5分钟“生活经济圈”“教育医养圈”。

2017年10月,万家乐移民新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18年、2019年28个贫困村、58个插花搬迁村的3748户贫困户,卖了牛,把地流转出去,分两次搬迁到了县城。

此举,人均用地0.042亩,远小于乡村安置人均用地0.279亩,节约出土地2283亩,节省投资3694万元;县城范围各类管网齐全,完成污水、垃圾、“厕所革命”只需简单接入,又可节省投资1926万元,总共节约投资5761万元。

人口的集聚为县城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移民搬迁的同时,投资1.7亿元、占地181亩的扶贫产业园也拔地而起,与一路之隔的移民新区,共同构成了天镇县产城综合体。

“要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就不能让他们牵着牛进城,要把他们变成市民,变成工人,融入大县城的生产生活。”王建江说。

基于此,扶贫产业园配套了标准化厂房吸引中地集团、北辰集团、山地阳光集团、山西百陶汇陶瓷、云南普洱制茶等16家劳动密集型的无污染企业入驻,这些企业可为贫困户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

60岁的张全兵原先是南高崖乡马家沟村贫困户,2017年患了口腔癌,做手术花去了十几万元,老伴患有糖尿病,需长期服药,家里还有个上大学的女儿,全家靠着惨淡经营的小卖部维持生计。

2019年11月,老张一家告别漏风漏雨的土窑洞,搬进新楼房,老张做了新区的门卫,老伴则在产业园区找到了工作。

“住到县城、住进自己的楼房,在家门口上班赚钱是我盖上几层被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老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培训赋能,让锄田的手学会拧螺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天镇县定点扶贫单位。近3年来,人社部从就业扶贫、技能扶贫、人事人才扶贫等方面为天镇县分别制定了21条、43条、32条具体帮扶措施。

“2017年,人社部张纪南部长来调研,其中一个课题是,做一个既利当前、又惠及长远的项目,让天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我谈了之后,还不让陪同自己去产业园区调研,和落地的企业负责人谈。”

“在调研的基础上,张纪南部长认为,建设一个人社部培训基地,是能发挥人社特长、符合天镇特点、办出扶贫特色的项目。将来还能在华北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王建江对人社扶贫培训基地决策过程记忆犹新。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还为天镇谋划了未来;这还是一个真心真情真金的投入,张纪南部长亲笔批示、亲自过问、亲自部署,集合下属单位力量,筹齐了1000万元建设经费。”王建江兴奋地说。

从当前说,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有大量的进城农民,从农民变成工人,离不开技能培训;从长远来讲,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落户天镇的产业之间有一个技能鸿沟,将培训要素配置进来,就走活了全县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这盘棋。

从就业来讲,贫困户通过培训,具备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技能,就业可以就到极致。从产业来讲,培训不仅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还可以将培训培育成天镇的一个新业态,将来为周边县域乃至华北服务。

由此,人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项目,进入细化和建设中,2019年,项目在天镇县万家乐扶贫产业园建成,随着内装修和设备的购进,2020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

“对入驻培训机构提供免费场地,并提供免费培训设备。设备配置和产业园的工厂、客户家庭布置完全是匹配的。比如谢青华在基地参加制衣培训时,工位布置和缝纫机与产业园的制衣厂是一模一样的,实训结束就业时,她能很快适应岗位。”培训基地负责人睢富明介绍说。

据了解,培训基地目前入驻了天镇方源、运城市平陆利丰、大同市众晟等培训机构,开展了母婴护理、餐饮烘焙、康养理疗和电焊工、缝纫工等订单培训,打造了“基地+培训+就业”的就业扶贫品牌,强力支撑起贫困户进城后续扶持工作。

基地发力,走活城乡融合发展大棋

10月20日,家住万家乐24号楼的乔新杰和其他18个学员正在参加平陆利丰职业学校在基地实施的焊接培训,以实训为主,每天每个学员使用的焊条耗材就有40元。培训结束后,他们将到山东大焊、胜代制造、河南三门峡骏通等公司就业。

与此同时,40岁的刘芳清在腾飞服饰有限公司的工位上,赶制着供出口的服装。这个南高崖村的贫困户已经完全融入了县城,通过培训,她告别了广种薄收的农业生产,成了制衣厂的一名熟练工。

当天,在产业园的山西百陶汇陶瓷有限公司的制作车间里,35岁的返乡农民工魏春正在打磨黑陶器。春节返乡后受疫情影响,他选择留下来学个手艺,就近打工。尽管还在学习中,按件计酬,魏春每月也能挣到3000元左右。

“现在我们的订单培训主要面对贫困户,基地对所有学员实行培训、用餐、住宿、办证、推介就业五免费政策。”睢富明介绍说。

基地的培训业务紧紧围绕产业园区入驻公司的人才需求,采用以工代训的方式,精准为他们培训缝纫工、电焊工、电工、电子商务等各类技能人才。同时,对外输出劳务的培训也要求与就业衔接。

高质量的培训有效解决了培训就业“两层皮”的顽疾,破解了劳动者素质能力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蹚出了一条引领全国的“培训+实训=就业”的新路子,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在天镇县得到生动实践。

由此,在人社部的支持下,通过培训赋能,天镇县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的贫困户,实现了从农民向工人的蝶变,移民搬迁户稳住了心,稳住了手。

“将来我们计划把这种做法打造成普惠政策,为更多的劳务人员提供就业技能支撑。”天镇县人社局副局长王振进说。

“劳务输出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天镇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必须留住人才,重构自己的产业。通过人才振兴去壮大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留住更多人才,天镇才能可持续发展。这样,背靠人社部的培训基地将成为我们产业和人才升级发展的孵化器,进而支撑未来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这是天镇县一盘更大的棋。”王建江说。

#就业#扶贫#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